“和親”作爲沒有辦法的辦法,在漢朝頗爲流行,在戰場上打不過人家,就在外交上動腦子,尤其是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了一次,實在是嚇怕了。到了漢武帝這一朝,去過西域多次的張騫就說了,要把西域各國聯合起來,殺殺匈奴的威風,也給老祖宗報仇。

那怎麼聯合各國呢?其中的看家本事就是“和親”。漢武大帝再三思考,同意了這個建議,他要爲了打敗匈奴最大限度地爭取備戰的時間。

很快,漢武帝就相中了25歲的劉細君,是漢武帝自己哥哥劉非的孫女,漢武帝也非常喜歡這個晚輩,隨即封爲公主,準備把她嫁給烏孫國王——獵驕靡。

《漢書.西域傳》載:“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去長安八千九百里。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最爲疆國。”這樣的地區強國,漢武帝自然要拉攏過來。烏孫國老國王送來豐厚聘禮之後,漢武割捨骨肉,更捨得花錢。細君公主遠嫁,武帝親自送行。龐大的送親隊伍逶迤西去,前呼後擁十幾裏,旌旗招展,綵衣飄揚,車輪軋軋,鼓聲咚咚,好一派帝王嫁女的威儀。

但是大家都知道,和親的公主嫁到西域,一般都是不怎麼幸福的。首先即是語言不通,喫住習慣不一樣。在當地天天喫牛肉喝羊奶、還要住氈房,生活那叫一個悽苦。再者,這樁婚事是個老少配,劉細君的丈夫是個頭髮都白了的老頭子,不要說“一樹梨花壓海棠”,連一年都難得單獨在一起幾次。

更讓人髮指的是,西域的奇怪風俗,老國王死了,只要沒有血緣關係,兒子就可以把老國王的妻妾收入帳下。不過這個年老的獵驕靡國王應該還是憐惜劉細君的,在自己還沒死的時候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要把她嫁給自己的王位繼承人——孫子“軍須靡”。劉細君是什麼人?她飽受儒家思想教育,這種事情肯定不幹了,馬上寫信給自己的爺叔漢武帝。這漢武帝也是乾脆,回信是:“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說白了你就是大漢的一個棋子。於是,昨日的奶奶變成了今日的夫人。

一年後,劉細君和軍須靡生下一個女兒,夫妻雙方也算是相處融洽,因此烏孫國和大漢也十分友好,給大漢贏得了備戰時間。公元前87年,劉細君因爲重病纏身,最終在千里之外的西域走完了44年的人生。比起後世的王昭君,她作爲了第一犧牲的“棋子”,卻更少有人提到,實爲遺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