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教师节,中国体坛除了祝教练节日快乐外,还有一则猛料,那就是中国泳王孙杨要去上海体育学院攻读博士啦,再联想起此前亚洲飞人苏炳添也已经成为暨南大学的副教授,不由人不对我们的优秀运动员又一次刮目相看。

·孙杨读博 亚运会后又一波入学潮

日前有网友爆料,9月20日孙杨就要去上海体育学院攻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而且还晒出了他的学生卡和成绩单,其面试成绩还在21名考生中排名第一。其后,上海体育学院方面也确认,这位孙杨的确就是游泳奥运冠军孙杨。

据说,2010年,孙杨通过特招的方式,成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的本科生,并于2014年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15年,孙杨又进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就读运动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两年的时间内,苏州大学特别成立了一个由5人组成的导师团,他们都是教授级别的老师,悉心培养孙杨。最终孙杨修满了39学分,2017年10月14日,他亮相苏州大学的硕士论文答辩现场,他的硕士论文题目是《第三十一届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比赛技术分析》,也就是分析自己的比赛技术。这样,既然孙杨已经硕士研究生毕业了,攻读博士生也是很正常的事。

【体坛热点】苏炳添是苏教授 孙杨也要当孙博士

孙杨之外,日前,在雅加达亚运会上夺得2金1银1铜、有“泳坛陈伟霆”美誉的广州游泳金童余贺新也到华南理工大学报到,未来两年,他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运动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其实在亚运会结束后,余贺新就曾表示希望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专注学业,希望深入短距离游泳方面的理论研究,他说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亚洲人在短距离游泳项目上的表现还不太理想,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中国的游泳事业做出一分贡献。

【体坛热点】苏炳添是苏教授 孙杨也要当孙博士

·混文凭?早就不合时宜

毫无疑问,学训矛盾依然困扰着中国的竞技体育,为了中国竞技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向优秀运动员降低升学门槛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政策可循的,但事实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凭还是那么好混的吗?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的运动员就只想混吗?

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专职党支部书记袁东告诉记者,时代不同了,专业运动队对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是越来越重视,二沙中心每时每刻都强调这点的,目标是直达运动员未来的职业规划,事实上,家长对这个问题也是极其关注的,不会允许自己的孩子没文化。而哪怕是普通的游泳运动员,虽然退役后就业路子也很广,但我们运动员的观念早就已经转变,他们知道文化水平对他们人生的重要性,他们会主动学习提高,希望有头脑、有见识、有事业,不想将来与社会脱节,被淘汰。

应该说,眼下运动队中适龄的运动员基本上都有报读大学,不少高校还会与运动队合作,制定配合运动员训练比赛的教案,不过,所以“易入难出”,能不能通过考试取得毕业证书与学位,靠的还是运动员自己,你是必须通过努力去取得学分的。

我们广州的跳水金童、里约奥运双金得主陈艾森,还有他的死党,目前中国跳水男子3米板的当家小生之一谢思埸都是暨南大学的经济学院学生,二人就经常在微博上发布回学校考试的信息,今年也跟一帮大学同学齐齐参加了毕业典礼。谢思埸告诉记者,运动成绩再好,学校也未必会收你,入学还是要通过考试的,想毕业更要靠自己努力去考试啦,现役运动员还得靠平时自学,并不容易呢。

【体坛热点】苏炳添是苏教授 孙杨也要当孙博士

·双向选择 学校也抢运动员

此前,亚洲飞人苏炳添成为暨南大学副教授的新闻很热,而暨南大学的“破格”聘用自然有其考虑。苏炳添从本科到研究生都就读于暨南大学,在他研究生毕业前,2015年,暨南大学正式成立了体育学院,也因为学科拓展需要招聘了一批优秀的教师,苏炳添是暨大学子,又是中国田径历史上在男子100米跑项目上的代表人物,因此暨大极力挽留苏炳添留校任教,阿添本人对大学体育教师这个职业也有浓厚兴趣。暨南大学目前并没有要求苏炳添承担教学任务,而是给他空间和时间继续去挑战更快的速度。对学校来说,苏炳添这样一位副教授,能带来的也不光是科研和教学的“素材”,还能帮助学校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可谓是多方获利的举措。

一位高校的相关人士也表述了个人的观点,在吸引优秀运动员的竞争中,各所高校是各显其能,力度也会不一样,因为“明星教育”也是一块招牌,可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但总体而言是越来越规范的,肯定会有入门的考试,不是随便说招就招的,而且,运动员还真的不一定能毕业,事实上,多年之前,广东也有知名游泳运动员在中山大学读了9年本科都无法毕业的。他认为优秀运动员与名校之间也存在着双向选择的问题,高校引进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运会冠军等,运动员的质量会有不同的比重,他们会成为全国体育院系评比中“学科领先”的筹码,学校还希望运动员能为自己争光,反过来,运动员也会选择学校的专业、审度学校能够提供的条件、保障等等。不过,有一点不会改变,运动员跟普通学子一样,学籍都在教育部联网,你必须通过每学期的考试,取得足够学分才可以毕业。因此,运动员就读大学其实真的有很多种情况,有时为了考试不得不停训,又或者等到退役后像普通的全日制学校学生那样正常上课。

【体坛热点】苏炳添是苏教授 孙杨也要当孙博士

·运动员不会读书是偏见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谭建湘教授有更积极的看法。

首先,他认为高校特招优秀运动员,国家是一直有政策的,但从来都是有“线”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固然重要,但肯定需要一个入学的成绩,一般都要经过辅导、通过一定科目的考试才行。关键是,运动员向往、攻读高学历其实是正常和自然的事,国外不少优秀运动员就是硕士、博士,中国运动员也一样,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都有很好的规划,说运动员不会读书,完全是对运动员智力发展的偏见。

当然,最关键的是,入了门还不够,你要毕业、取得学位是要考试、要写论文的,教育部是有规定的,那才是硬考验,这对运动员可能是更吃力的事情,因为他们将个人学习精力最旺盛的时光奉献给了竞技体育,重新学习自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事实上也真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耗得起、熬得住。事实上,谭建湘对孙杨选择的这个“运动人体科学”也颇为佩服,觉得这个专业学科应该是有难度,这对孙杨而言势必是新的考验与挑战,而且国家对硕士、博士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或许我们更应该以平常心、冷静地去看待孙杨读博,为他加油。

就如今优秀运动员不仅读大学,似乎动则还硕士、博士、教授的现象,谭建湘个人认为也是正常的,说运动员读个本科都不错的观点是错误的,是社会偏见。因为优秀的运动员本身是非常聪明,智力甚至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不然他也不可能在运动领域得到那样的高度,我们应该相信他们强大的神经转换能力,他们只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训练比赛上,一旦他们真的将时间与精力放到学习中的话,他们肯定是有能力学得更多、学得更好,获得高学历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因此,谭建湘认为,运动与学习不是必然矛盾,我们对运动员回归普通教育应该持鼓励的态度,这本身也是对竞技体育的一种认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