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風雲激盪,國有企業在其中砥礪奮進,堅定“走出去”戰略,從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到南北美洲,從援建到戰略投資,從簡單勞務輸出到高端裝備製造。國有企業讓一張張“中國名片”在國際市場越來越閃亮。國有企業“走出去”的歷史,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光輝發展的投影,更是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描繪“中國故事”的燦爛圖譜。從2018年5月開始,《跟着國企看世界》將向您講述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智慧與力量。

千龍網北京5月31日訊(記者 李繼業)2018年5月23日,英國布拉德韋爾B核電站的參考電站——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核島精確地一次性完成了穹頂吊裝。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表示,防城港核電二期的順利推進將帶動自主技術裝備製造等產業大規模“走出去”。

防城港核電站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設計建造。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勇平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華龍一號”目前正與多國洽談合作,潛在合作國家高達22個。

今天,中國核電已成爲世界能源市場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華龍一號”核電站在海外更是已經成爲高鐵之後的另一張中國名片。據介紹,出口一座“華龍一號”核電站相當於出口200架商業客機,並將帶動我國裝備製造業5400多家企業“走出去”,不斷提升“中國製造”和“中國智造”的影響力。

讓世界信賴中國“智”造

作爲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旗艦產品,“華龍一號”成熟而優秀的技術水平受到了全球關注。資料顯示,華龍一號是在我國30餘年核電科研、設計、建設和運營經驗基礎上,採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研發設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先進壓水堆核電機型,能夠抗擊大型商用客機撞擊。其安全性與國際主流技術相當,經濟性更具競爭力。目前,我國已與英國、阿根廷、埃及、巴西等近20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被提出以來,有關“華龍一號”的一大批合作項目陸續啓動。

圖爲中建二局防城港“華龍一號”核電項目3號核島穹頂吊裝現場。

2015年10月21日,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議。

2017年1月10日,作爲世界上首座商用核電站的誕生國,擁有悠久核電歷史國家的英國政府正式受理華龍一號通用設計審查(GDA)。

2017年11月16日,華龍一號GDA正式進入第二階段。GDA是世界上最嚴苛的核電技術審查,向英國提出申請的5種堆型中,至今只有法國的EPR技術順利通過。只要中國的“華龍一號”通過GDA,就具備了金牌“護照”,爲其進入英國、全球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廣核集團還在中東歐、非洲、東南亞等地不斷加大力度推動“華龍一號”出海,並在國內推進“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建築核電建設者的身上被賦予了與衆不同的使命,建造出能被認可的“華龍一號”示範機組,對進一步推動華龍落地英國、助力中國自主核電技術出海揚帆大有裨益。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中國核電產業的發展也並非一蹴而就。伴隨着改革開放的大潮,從“白紙一張”到技術引領,從跟着“洋師傅”當學徒到“華龍一號”橫空出世,我國商用核電“零起點”出發,走出了一條從跟跑到領跑的“核”力逆襲之路。在這其中,一代又一代核電建設者爲之不懈耕耘了超過30年。

“核”力打造國家名片

負責把“華龍一號”由圖紙轉變爲現實的,是兩家有着30年“核”作經驗的中央企業——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築)和中國廣核集團公司。

兩家企業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開始建設的1987年。兩家企業以此爲契機開啓了攜手並肩的核電建設之旅,也翻開了我國百萬千萬級商用核電站從無到有、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新篇章。

圖爲中廣核核電開發主要國家。

如今,30年過去了,“華龍一號”讓這兩個配合默契的夥伴更緊密地靠在一起。爲此,兩家企業再次創新合作形式,啓動聯合辦公模式。雙方互相委派專業工程師聯合辦公,共同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核”力打造“華龍一號”這張代表中國核電技術的國家新名片。

從聯合打造國內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到隨着“華龍一號”出海,中國建築及其下屬企業中建二局在覈電建設領域有了蓬勃發展。

目前,中國建築已成爲我國核系統外唯一一家獨立承建核島土建工程的建築企業、核系統外唯一一家“常規島-核島土建施工一體化”的建築企業,同時,具備多種核電技術路線的施工管理能力,成爲與我國核電事業共同成長的一支核電建設主力軍。

2010年,中建二局取得核安全局頒發的《民用核安全設備安裝許可證》,成爲我國核系統外部唯一獲得這一核電站核心區域“通行證”的土建施工企業,並在多個施工領域取得85項國家專利,其中,10餘項科技成果獲得國際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我國核電站土建施工的諸多技術空白。

此外,中建二局與中廣核以納米比亞湖山鈾礦工程爲依託,已啓動“並肩出海”合作模式,爲今後“華龍一號”揚帆海外做好建造、運營管理等一體化的準備工作。

圖爲中建二局與中廣核以納米比亞湖山鈾礦工程。

爲核電站貼上“安全”標籤

安全,一直是核電站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包括了核電站設計、建造、運營管理和培訓的一整套體系,在安全性上,每個環節都上升到新的高度。按照縱深防禦原則設計的安全系統爲“華龍一號”配置了實體隔離的三個安全序列,就像三道相互獨立又協同聯動的安全“屏障”;擁有雙層安全殼,確保放射性物質不會外泄;可以抵禦類似商用大飛機撞擊的意外攻擊,廠區也可抵禦不低於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地震震級……

“我國核電技術採用新理念、走了新路徑,這也要求核電的建設施工必須跟上,施工的邏輯與順序、工法與技藝、配合與推進,都要適應新的技術路線。” 中建二局核電建設分公司副總經理、廣西防城港核電項目部項目經理李光遠說到。

以人爲本,把每個人都視爲核電施工的堅實屏障,是核電建設的制勝法寶,也是讓廣西防城港核電項目實現質量、安全均達到國際標杆建設8級水平的關鍵。嚴格的管理只爲實現一個目標:最大程度地捍衛和守護核電安全。

圖爲中廣核海外鈾資源開發示意圖。

從1987年建設我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基地——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開始,中建二局先後參與了全國緯度最高的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中國建築首個核島工程——廣東臺山核電站;中俄兩國迄今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江蘇田灣核電站等一系列核電工程,從全國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來看,中國建築參與建設了其中的二分之一。

“我們30年前建設大亞灣核電站時,幾乎所有先進設備都需要進口,技術也要依靠外國企業,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有了‘華龍一號’,有了自己的核電技術、施工能力和人才隊伍,從這裏出發的每一步都會很踏實。”從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一路走來的“老核電”喬述華感慨地說,“三十年人生路有幸見證國家核電的跨越發展,不枉此生。”

世界核電迎來“中國芯”

改革開放春潮湧動的40年,中國核電以盎然的生機和活力迅速發展,曾經依賴進口的核電核心技術,歷經近40年的積累沉澱,終於迎來了中國自主的核電品牌——華龍一號,成爲與高鐵齊名的又一張“國家名片”,華龍一號這一核電核心技術,也爲世界核電注入了一枚中國強“芯”劑。

波瀾壯闊的北部灣畔,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這項超級工程不僅是中廣核 “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也是英國布拉德韋爾B核電站的參考電站。兩臺機組將伴隨着GDA審查同步推進。除了效力國內,華龍一號還肩負着推動“中國標準、中國製造、中國建造”的中國核電技術揚帆出海的重任。

圖爲吊裝順利完成後的中建二局防城港“華龍一號”核電項目3號核島。

爲了這項“國之重器”的順利落成,中建二局660多名專業工程師和近6000名技術工人在此努力奮戰。每一個鉚釘,每一次繞線,每一條焊縫,都關係着一份神聖的職責:以最嚴苛的質量安全標準,爲中國建造品質代言。

以該項目3號機組爲例,1萬多平方米的鋼板全部要通過焊接成形,把這些鋼板平攤開來,面積相當於1.5個標準足球場。其中如若出現1.5毫米以上的單個氣孔,或者針尖大小的連續氣孔,都會被視爲不合格品。因此,如何提高產品質量成了關鍵問題。爲此,在項目成立了焊接培訓學院,專門培養核級焊工,還配備了專業工程師運用無損檢測的方法,用專業儀器檢測焊縫,讓所有缺陷無所遁形。

2018年5月23日,經過近兩年的建設,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終於迎來“加冕”時刻。伴隨着重達220噸、大約爲3個半籃球場的面積的穹頂穩穩的落在了鋼襯裏筒體上, 3號機組穹頂成功吊裝,標誌着核島主體工程由土建施工向設備安裝階段全面轉變。

從跟跑到領跑,從無到有再到強,我國核電的蛻變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輝煌成果。站在全新的節點,核電建設者將繼續用最嚴苛的質量安全標準爲中國建造品質代言,用核電,這一安全放心的清潔能源,守護天藍海碧的美好明天,“築”力更多的核電“中國芯”走向世界。

更多內容詳見千龍網國企頻道:http://guoqi.qianlong.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