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材料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这种方法很好用,不信可试

有人在谈写作时提出,写文章要有知识增量。个人认为这个“知识增量”,就是要让读者有获得感。

文章不像实物,它是以虚拟形态存在的。让读者有获得感,就必须有“干货”呈现给读者,让人读完以后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这一论断清晰地指出,理论围绕的是“人”,只有揭示真相的理论,才能被群众所接受,才能启发人的自觉,最终实现以理服人的目的。

现实往往相反,有人喜好追求优美辞藻、恢宏气势,有人喜欢故弄玄虚、玩弄文字,有人擅长借文推责、欺上瞒下......

但是,这样的锦绣文章往往不被“人”所接受,因其大道理讲不透,歪歪理驳不倒,空洞乏味,缺乏营养,更不用提以文辅政,让群众有“获得感”!

人民日报在《<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一文中,就非常注重读者的“获得感”,真正实现了“说服人、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的效果。

如何提升材料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这种方法很好用,不信可试

文中提到:“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棒杀也不捧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主流媒体大胆承认《流浪地球》存在短板,这种不回避不纠结,直面问题的公正态度,令读者心悦诚服,对未来信心满满。

文中还提到:“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指出电影甚至原著的不足,也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才能让我们的想象力跟着小说、跟着电影一起激荡,迎接中国科幻真正的春天。”

媒体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非常具有说服力与公信力,同时启迪国人应理性看待中国理念与中国价值,不盲从不对立不激进,支持与鼓励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样的句子非常有启迪性,其中体现的满满正能量与民族责任担当,不仅升华了文章的层次,而且为受众与媒体带来了精神上的满满获得感!

把受众“获得感”作为核心指标,紧紧围绕中心不偏向。材料构思、搭架、行文、润色,坚持把“获得感”放在首位,这样的材料才有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才能理论指导实践,为受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如何提升材料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这种方法很好用,不信可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