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司馬光在給宋神宗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奏章中寫道,天下之財皆有定數。

什麼叫天下之財皆有定數?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財富是一個不斷增加的過程,然爲何司馬光要這樣說?是他蠢嗎?我們都從小就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他明顯是一個智商很高的人,那麼,原因出在什麼地方呢?

讓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北宋在承平近百年後,雖然在財富上富甲天下,但是北宋朝廷缺錢,儘管每歲的收入都在八千萬貫以上,然總管財政的三司每年都虧空,虧空的三個因素是冗官、冗兵、冗費,在王安石之前,范仲淹曾就吏治進行過一次變法,事實證明誰也不能在這三個因素上動刀子進行手術,宋太祖曾向天下宣召,要與讀書人共治天下,並用廂軍收錄亂民的方式減少民間動亂之源,但同時使得百年來大宋的財政連連喫緊,使得在對遼與西夏的過程中無錢招募可用之兵,大宋到了必須改革的地步,王安石在當時不僅是文學家,更被讀書人稱之爲理財高手,宋神宗爲改變財政窘迫的局面,採用了王安石的變法綱領。

只是他們都太急迫了,太激進了,在古代,天下的財富積累總量一年兩年是看不到急速增加的,一般都是通過上百年的過程,才能明顯的看出財富總量的增加,宋神宗與王安石希望快速改變財政狀況的願望是不理智的,看看青苗法與保甲法等改革舉措,哪一樣不是與民爭利?說個大白話,天下的財富是有定數的,要快速改變大宋的財政,就要從老百姓那裏去拿、去爭!

只是爭宜緩不宜急,爭快了會給民衆增加負擔,會出現相應的亂局。

從歷史的角度看,司馬光是理智的,他也贊成改革,但不贊成這種破壞民生的改革,歷史上,北宋帝國就是在這場改革中大傷元氣,富裕的民間經濟基礎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逐漸沉淪,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句話的出現,最早的根源就在這場本該改變漢民族命運的變法。

無疑,現在的中國又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滄海桑田,不要說是古代,就算是現代,對於個體而言,每一個人辛勤的工作,基本都不是在財富中賺增量,而是在重新分配財富存量,就拿過去的一年來說,全球的GDP平均增長爲2.9%,而且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的增長與人均分配比例都是不均勻的,2.9%是個什麼概念呢?就好比有人拿一桶水往海里倒,你說海洋的水總量增加了嗎?是的,確實增加了,但是,你看的到嗎?不,你基本看不到增加了。也就是說,財富好比是水,增量部分要經過長期的沉澱才能顯著的看到財富增加了,否則,是沒有知覺的;若是換另一種通俗的說法,我們平時看到身邊誰誰誰突然有了很多錢,並不是因爲他創造出了財富,而是他分配到了更多的財富。

2019年也不例外,在政府部門、企業部門、私人部門三個部門間,在不同的國家與經濟體間,所謂改革,就是財富進行重新分配,也是債務進行風險轉移的過程,誰的債務被轉嫁的更多,誰就更多的失去了競逐財富的能力。

組織形式決定了財富的分配方式,從最早的東印度公司開始,人們發現這個公司居然有官員,有商業組織,有船隊,有軍隊,這樣的組織架構,居然更有利於財富的掠奪,掠奪人口爲努力,掠奪經濟礦產資源,掠奪黃金白銀,掠奪土地......

近代史的血腥,讀者都熟知,這裏就不再進行陳述,我要陳述的是更高層面的經濟掠奪,那就是美國。簡單的說,美國除墨西哥外沒有侵略佔有過別的國家的土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如此,但它以更爲優化的組織形式對世界財富進行掠奪。

首先,美國通過“自由”和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營造了對各種膚色精英的吸引力國情,通過其它西方列強在生產力過剩的過程中發生財富爭鬥,將各種先進的生產資料和人才掠奪到了美國,愛因斯坦如此,馮布勞恩亦如此,由此建立了無可比擬的科技力量。

其次,美國通過強大的科技鍛造出強大的軍隊,在全球幾乎所有的戰略要地都有美軍的存在,在武力上保障了美國能夠在全球掠奪財富。政治上,更是通過英國日本等盟友遏制亞洲及歐洲的拓展空間。看看最近默克爾的卸任演講,有多麼心痛德國,有多麼的不甘,有心人不妨去讀讀普魯士的歷史,用心去感受一下。

第三,通過世界銀行與IMF確定了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結算地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129個成員國當中,最終全球最重要的貿易往來結算都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人們只是表面上看到美元脫鉤黃金後,美元以石油爲錨定的說法實際是一種錯誤,石油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其身後,還有很多代表,關鍵點還是美國主導了世界銀行與IMF。

爲什麼美國用戰爭征服伊拉克後要撤走?爲什麼美國用戰爭敲打了巴拿馬後要撤走?原因並非用美元結算大宗商品一項,還有就是要在重要的好資產上佔有股權。

澳大利亞著名的力拓與必和必拓是誰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巴西淡水河谷是誰的?洛克菲勒家族的。全球最大的沙特石油公司最重要的股東是誰?美孚石油公司。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總之,全球哪裏有好資產,哪裏就會有美國美聯儲股東的身影,這是它們世代掠奪全球財富的重要一環。

當尼克松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佈雷頓森林體系崩塌,全世界其它經濟體似乎都舉杯相慶,所有人都致命的錯誤了,老萬要在這裏陳述,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歷史作用就是奠定美元的結算地位,當歷史作用結束時,它就應該煙消雲散。

表面看,美國是因爲貿易逆差導致了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入不敷出,更根本的原因是金本位遏制了美國對全球財富的掠奪。

金本位是從英鎊開始的,在早期工業革命時,隨着英國的殖民擴張,英鎊就是財富的代名詞,它的價值源於它的金本位,每一張英鎊的身後都有黃金的身影。在我們國內解放戰爭時,解放區的貨幣反而更值錢,更是硬通貨,原因也是當時國統區的銀元通過特殊的形式流入到了解放區,解放區以這些銀元爲金本位對貨幣信用進行加持,對應的國統區銀元減少,貨幣金本位信用加持不夠脫節,導致經濟惡化,誰說我D不懂經濟,說不懂的基本屬於無知,在搞經濟金融方面,我D還是有光榮傳統的。

美國,利用的是生產資料地球獨一份的豐富對貨幣進行信用加持,利用全球獨一份的結算對貨幣進行信用加持,利用全球最大最強的國力對美元信用進行加持。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就說過,當美元與黃金脫鉤後,從此全球貨幣便如同無根之萍。

現在爲什麼會有理財這個名詞與行業的興旺,起源來自於黃金與美元脫鉤,當黃金與美元脫鉤後,金本位的時代就結束了,黃金徹底的淪爲了一個大宗商品的品種,也漸行漸遠的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地球上生活的人民,財富也成了無根之萍,在此之前,民衆是不需要理財的,所有人,是的,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持有黃金,就能夠保值,這就是理財。但貨幣的金本位被美元打破後,一切都改變了。留給子孫黃金不管用了,留給子孫房產、工廠什麼的都不管用了,要想財富增長,就需要不斷的投資,或者,發明創造,再或者拼命的工作,更拼命的工作。

財富,不再永恆,但掠奪一直就在身邊。

有人說,美國現在經濟形式與經濟數據也開始變的不好了,美國2019不會再加息、不會再縮表?這純粹是一廂情願,前面說了,財富的分配在每一年度、每一次輪迴中都是以重新分配存量爲主線,在全球債務鏈條如此喫緊的現狀下,美聯儲捨得不加息不縮表嗎?

個人認爲,只要全球的資產價格不跌爛,美元是不會停止縮表加息的進程的,在增量與存量的財富區分中,顯然存量博弈纔是財富世界的主基調,這是由更適合財富掠奪的組織形式決定的。至於特朗普與鮑威爾,這倆哥們是演雙簧的高手,別被他們的演技給迷惑了。

綜上,全球的大宗商品除部分農產品外,主基調是向下,全球的股市,包括美股、A股,主基調也是向下。全球各主權經濟體的債券利率,將被一步一步壓縮到一個又一個的極限低利率水平,(如果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不及時加息,同樣會淪落到被剪羊毛的境遇)。

我不知道中美貿易磋商到底談的怎麼樣?說實話,我很擔心中國的金融這麼快全面對外開放,因爲,那樣就給了西方資本掠奪中國好資產的良機,我始終認爲,那纔是真正中美貿易戰美方的底牌所在。

往事越千年,司馬光奏章中“天下之財皆有定數”的警示仍猶在耳,中國的改革宜緩不宜急,在與世界列強特別是美國的財富分配中尚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