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攝影:王方辰、徐曉光、樑子、馬輝、沈克尼、譚聰、林黎勝、潘軍等。

6月4日,我們中國探險協會和田萬方樂奏旅遊集團共同組成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探險首秀團,經過了前2天沙漠越野車的艱苦跋涉,爲了探祕尼雅遺址之精絕古國,來到了和田地區民豐縣紅旗村,做第2次進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準備。因爲這是離尼雅遺址最近的民居。

我們住進了村裏的民宿。團員被分到兩家,我和馬輝、王方辰、圖爾洪、張志忠共住一個大屋。屋裏面有兩個大炕,非常寬敞。樑子、詹尼和兩個女工作人員住我們隔壁,她們的房間也做餐廳用。

這家房東對我們非常熱情,端水、端飯全是一個老大爺,婦女們都在其他房間忙着做飯,雖然我們語言不通,但我們相處氣氛很融洽。晚飯是拌麪,同時桌子上還擺着饢、饊子、油糕等食品,任你隨時享用,我們喫了個肚圓。

飯後,我們來到村口,觀看村民們的精彩演出。這是樹林裏的一片開闊地,地上鋪了一個長地毯就當舞臺了。這個村的文化活動搞得相當不錯,他們有自己的文化流動車,有成套的音響和燈光設備。男樂手在面對觀衆的地毯外邊坐一排,女演員站在後排。遺憾的是,我們的位子離舞臺太遠(中間隔着往來的車道),所以只能遠遠的欣賞節目,也無法參與其中。村民的節目都是“非遺”項目,如《高山麥西來普》及古典維吾爾族舞蹈和民歌。總之,演出還是挺精彩的。當然,也有我們沒想到的驚喜,不僅可以一邊看節目,一邊喝啤酒,居然還能就着一米長的紅柳穿的大羊肉串。之前,我們在老鄉家已經喫了晚飯,沒肚子再喫這麼美味的食品了,但我還是紮紮實實地喫了一串,因爲真的好喫。節目演完了,接着放電影,原說放《最後的沙漠守望者》宣傳片,結果放的是新疆科學院拍的一部有關克里亞人的記錄片。

6月5日清晨,本來說8點出發,結果不知道什麼原因拖到9點半纔出發。出發前圖總給大家講了話,中心意思是要愛護環境,保護生態。車隊做好進沙漠的準備,仍然是給汽車輪胎放氣,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再次向大沙漠挺進。這次的沙漠行程是沿着乾枯的尼雅河道走,路邊不時有枯死的胡楊,而不見蘆葦了。

我們尋覓的尼雅遺址,位於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境內紅旗村以北20公里的塔克拉瑪干南緣沙漠中。東西向7公里寬,南北向25公里長,散佈在尼雅河古河牀沿線。爲兩漢魏晉時期精絕國遺址。上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南緣尼雅河畔發現了一座古城遺址,並從這裏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各種珍貴文物12箱之多。當這些文物被帶回英國時,使西方學者大爲震驚,尼雅遺址因此被稱爲東方“龐培城”。 斯坦因的東方之行成果確鑿的證明了“東方龐培”並非虛妄之談。斯坦因在1901年、1906年、1913年和1931年,曾經四次到塔克拉瑪干進行地理和考古探險活動,足跡遍佈尼雅,安迪爾、樓蘭和羅布泊。如果單從考古成果方面評價,他的確取得了比較輝煌的成就。但是,在當時考古手段已經比較完善的社會背景下,斯坦因採取了僱傭大量民工懸賞挖掘的手段,給文物遺址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在當時舊中國知識界的普遍反對之下,於1931年5月被南京政府電令出境。

20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考古學者在當時極爲困難的條件下,逐漸展開了對尼雅遺址的調查研究工作。1959年2月,史樹青先生一行深入尼雅進行遺存清理和文物採集。1959年10月,新疆博物館李遇春率10名考古隊員在遺址區進行了9天工作,提供了相對比較完整的發掘資料。60年代以後,由於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的原因,尼雅考古工作未能繼續。直到80年代,這項發掘工作又開始恢復。1980年12月,新疆博物館與和田地區文管所合作,對尼雅進行遺址調查和清理發掘,又發現了一批有價值的文物。從80年代末期開始,由日本淨土宗僧侶小島康譽先生與新疆自治區文化廳合作,對尼雅遺址進行了長達5年的系統調查,該項調查仍在繼續。其間,新疆考古研究所也在該地區同步開展工作。從80年代末開始的對尼雅遺址進行的科學和系統的調查,對於提高人類的歷史文化素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經考古發現,在1700年前的公元三世紀,發源於崑崙山脈呂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經此向北延伸,那時這裏還是一片繁榮的綠洲。尼雅遺址是漢晉時期西域"絲綢之路"南道上的一處東西交通要塞。尼雅河下游尾閭地帶。其間散落房屋居址、佛塔、寺院、城址、冶鑄遺址、陶窯、墓葬、果園、水渠、澇壩等各種遺蹟約百餘處,是新疆古文化遺址中規模最大且保存狀況良好又極具學術研究價值的大型遺址之一。

我們途中停了兩次車,據介紹,當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在這裏看到了小房子,而判斷裏面有大型遺址。

再走了大約1個小時沙路後,我們終於在連綿起伏的沙漠裏找到了尼雅遺址的中心位置--一座古佛像和周圍的村民住宅遺址。這裏還有一個護林員的地下房子,裏面很大,有6間房子,房子裏有牀等生活設施。據瞭解,這個護林員每半個月進來一次,查看遺址周邊情況。我們中午就在這裏安營紮寨了。

參觀開始前,我們先進行了一項公益活動,用了20分鐘的時間把周邊的垃圾撿了起來,準備集中後帶出沙漠。

在當地文物局官員的引領下,我們對佛像遺址羣進行了參觀。

尼雅遺址規模宏大,遺址中心標識物是一座佛塔,塔周圍流散分佈着組成的聚落、冶作坊遺址羣、墓葬等。該遺址是塔克拉瑪干現存最大的遺址羣,它對漢晉時期絲路南道邦國以及絲路的人文地理變遷的研究,有着重要價值。尼雅遺址以地理座標爲北緯37°5820.7″,東經82°4327″的佛塔爲中心位置,其範圍南北約20公里,東西7公里。沿尼雅河呈南北向細長形狀。東西北三面環繞着高大的金字塔型沙山,南部地勢較低。其範圍南北長20公里,東西寬10多公里,至少可劃分爲六組建築羣落。古建築保存較好,房舍廢墟分佈在乾涸的尼雅河東岸,3-1幢集中一起。地基一般用麥草、牛糞等臺泥鋪墁,牆壁多爲紅柳編成再外垠泥土。室內建有爐竈和貯藏窖。遺址內有渠道和古河道的痕跡。

國內外考古學家對尼雅遺址進行了多次考古調查、發掘,對各種遺蹟以及尼雅遺址的聚落情況已經有了較爲清晰的認識,但相關的全面系統研究有待深入,拓展。遺址中出土還發現有麥、青棵、糜谷、蔓菁、羊肉、羊蹄、雁瓜等食物。1959年在此發現一顆覆瓦紐炭精刻“司禾府印”印範,說明東漢在此亦開闢了屯田。此外還出士大量漢文、盧文木簡、木犢,是極爲珍貴的史料。還有大量的文物,大部分是各種木器、銅鐵器、陶器、石器、毛織品,出土的古錢幣有東漢的五侏錢等。遺址中出土過大量的文物,大部分是各種木器 , 還有銅鐵器、陶器、石器、毛織品 ,出土的古錢幣有東漢的五銖錢等。還有大批木簡,大部分書寫着怯盧文字 ,也有古代于闐文和漢文 ,還發現鍊鐵遺址和燒結物。墓葬區曾發現東漢時期的古墓一座,男屍裹着錦袍,上書 " 萬世如意 " 隸書。中日尼雅聯合考察隊 1995 年 10 月發現一瑞獸紋錦,上書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 。出土房舍北約2公里有墓葬區,一般均無墓室,棺木大多爲獨木鑿成,埋於沙下,破壞嚴重。遺址附近尚有一漢代冶鐵遺址,曾發現有礦石、燒結鐵、石鑿、石球、礪石及殘鐵礦等。房舍內也有鏟、鐮等鐵製工具,形制與類似今日陝西中部地區使用的。

196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將該遺址被公佈爲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國務院公佈將尼雅遺址定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着近幾年大規模的科學考察和考古發掘,封塵的尼雅遺址興衰之謎將逐步被打開,豐富人們對於西域文明和絲綢之路的認識和了解。

但是,有個問題一直困擾着人們,精絕國裏的居民們是從哪裏來的呢?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至今仍然不知道。精絕國這個名字是突然出現在《漢書》裏的,它以前的史書裏,根本找不到精絕國的任何記載。

尼雅河流域的人類活動,從考古發現來看,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但是,沒有人能夠證明精絕國人就是那些揮舞着石刀石斧的人發展來的。他們之間或許有繼承關係,但也可能是毫不相干的兩羣人。從《漢書》首次記載了精絕國以來,此後的史籍對精絕國的記載都很少,而且是人云亦云,使人們對精絕國的認識極其模糊。

比起史籍來,考古工作者能夠向我們講述的要多許多。尼雅遺址那些輝煌的發現,就是屬於精絕國時期的遺蹟和遺物。遺址裏的建築、墓地和生活用品,都向人們揭示出了這個早期綠洲城邦的物質文化和精神世界,令今天的人們浮想聯翩。

精絕國人最後在歷史上出現時,已經是改名爲鄯善的樓蘭國的子民了。作爲一個袖珍國家,僅有500名士兵的精絕國在那個兼併戰爭如同家常便飯的時代是不可能長期獨立存在的。樓蘭國在改名鄯善之後,因爲是西出陽關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經盛極一時。大約在東漢王朝的末年,強大起來的鄯善兼併了包括精絕在內的鄰近的幾個綠洲城邦。從那時起,尼雅河流域被納入鄯善王國的版圖,變成了它的一個行政區,精絕國改名爲精絕州。精絕人雖然沒有了自己的國家,但生活比以前更好了,也比以前更安定。就是這樣一座曾經輝煌的城邦,它的創造者在歷史沒有記載的情況下失蹤了。留下了令後人無限猜想的精絕國消失之謎。

我們參觀完佛像遺址羣,回到“窩棚”裏喫午餐,大廚李東海早就把飯菜準備好了,林黎勝老師居然還帶了一瓶尼雅牌的紅酒,我們在尼雅遺址邊的“窩棚”裏開了頓豐富的大餐,非常可口的饢炒肉,至今想起,香味猶在口。利用我們參觀古遺址的時間,司機師傅們補了覺,因爲今天行車是最艱苦的一天,我們要從這裏直接返回和田市,路途遙遠,沒有這些勇敢的車手,我們寸步難行。

在尼雅遺址,隨隊的攝製組分別對我們每個人進行了採訪,我重點談了對克里亞人的感受,大家爲了節省時間,都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了自己的採訪。採訪結束後,我們以尼雅古蹟爲背景來了一個大合影。

大約4點左右,我們踏上歸途。中途在一個大莊園遺址停了一下。由於時間太緊,我們放棄了葡萄莊園遺址的參觀。2小時後,我們駛出沙漠,到紅旗村裝上我們的行李,告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向和田市出發。

將近300公里的路程,我們用了6個多小時,中途還遇到了能見度只有5米的強沙塵暴、和田地區罕見的大雨。據當地車手說,這樣的雨在和田地區很少能碰上,我們給和田人民帶來了吉祥的雨水。6月6日凌晨1點,我們終於抵達了和田市,至此,沙漠探險首秀之旅圓滿結束。

大漠無痕,我們來過!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探險繼續:尼雅遺址、精絕古國尋蹤(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