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原子彈”計劃因何流產?

蔣介石

隨着不可一世的日本迅速屈服,原子彈的威力第一次展現在世人眼前。

原子彈推手

1946年1月李宗仁無意中獲得的一份情報稱,侵華戰爭期間,日本陸軍省曾祕密派遣了一支技術隊伍到河北張家口採掘原子放射性原料。

李宗仁把此情況電告蔣介石,同時建議國民政府也開始原子彈研究工作。

曾國藩的曾外孫俞大維時任兵工署副署長,他與當時的中國戰區美軍司令魏德邁私交很好,有一次魏德邁就直接問俞大維:“你們要不要派人到美國學造原子彈?”俞大維覺得良機不可失,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了蔣介石。

激活祕密計劃

國民政府開始了原子彈研製的暗中籌劃。這一行動是在蔣介石特許下,由陳誠和俞大維負責籌劃的。這個籌劃過程主要圍繞派人赴美國學習研製原子彈而展開。

在俞大維的保薦下,蔣介石在重慶召見了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教授吳大猷。蔣介石告訴吳大猷,他已下令撥給經費激活這項祕密計劃,並且指示兵工署提供原子彈研究室。吳大猷則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發展原子彈,錢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才。

蔣介石當即向吳大猷承諾,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可以撥用作爲獎助人才赴美國深造的經費,人才名單由吳大猷選拔。

1946年初秋,吳大猷和同爲西南聯大教授的化學家曾昭掄、數學家華羅庚共同趕往重慶,和軍政部長陳誠和次長俞大維會面,諮詢籌劃中國原子彈的發展計劃。

這次會面的結果,無論是學界還是政界,都還是認爲“有人才有彈”,決定選派一些學物理、化學、數學人員出國,研習觀察近年來各部門科學進展的情形。

美國人變卦

1946年10月,肩負重任的華羅庚、唐敖慶、王瑞駪、孫本旺、朱光亞和李政道一行,離開上海趕往美國。他們的遠赴重洋,標誌着中國的原子彈研究計劃正式激活。兩個月以前,國民政府成立了以研製原子彈爲核心任務的“原子能研究委員會”,按照計劃,這個委員會和早先成立的“國防科學委員會”密切配合,展開原子彈研發作業。這個特殊的單位始終只在檯面下祕密運作。

滿懷希望來到美國的一行人,沒有想到碰到了完全沒有預料到的結果:美國人變卦了,不再願意把原子彈的技術與其他國家分享。

一腔熱血趕到美國的科學家們不得不另做打算。由於美國已經把原子彈研製列爲核心機密,幾位學者經過軍政部允許之後,不得不分散到了美國各大學從事研究和學習。

流產的結局

然而,隨着國內局勢的日益緊張,以及遼瀋戰役的開打,國民黨當局的軍費漸呈捉襟見肘之勢。爲研製原子彈而派遣的年輕學者,仍在美國繼續深造,當局仍然持續供給經費,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但是,爲了節約經費預算,“原子能研究委員會”維持着徒有虛表的空殼子,研製原子彈的組織單位不僅不再擴大,還有逐步縮減的打算。

本來計劃大張旗鼓的“原子物理研究所”,最後終因內戰軍費支出過於龐大,即如曇花一現。國民政府準備建立研究機構、試圖製造原子彈的計劃,最終是流產了。(來源|《讀者報》 作者|任雯)

蔣介石的“原子彈”計劃因何流產?

走過萬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歡迎訂閱2019年《讀者報》

郵發代號:61—98

訂閱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當地郵政所訂閱

2. 關注“讀者報官方微信”,進入微店下單訂報

3.淘寶店鋪: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讀者報》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貓》雜誌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