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譯|學術研究不是打仗,不需要什麼領軍人物

  教書與做學問是創造性的勞動,是追求卓越的事業,最需要自由的意志、獨立的人格、開放的頭腦和舒展的心靈,而服膺於權力的人格是扭曲分裂的、靈魂是萎頓猥瑣的、心胸和眼光是狹小的,又如何能夠完成教育的使命?環繞着權力打轉的旋渦成了今日的大學生態,其中耀人眼目的只是浮於表面的光鮮而短暫的名利泡沫,而真正的科學精神、人文底蘊、學術志業、社會關懷統統被捲入水底。大學的本質、教育之根本萬萬不可什麼都要,唯獨缺了良知和學術。嗚呼我的大學。

  陳力丹:傳媒,究竟宣傳公民意識還是臣民意識?

  “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實在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一個需要從眼前做起,從自己做起的行動。各級黨政官員,首先要打破習以爲常的“被人民感恩”的思維,切實尊重人民的合法權利。傳媒,則要有意識地正面宣傳公民意識,不能再宣揚“感恩”話語和場面。

  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纔會真正深入人心。

  鄭永年:中國目前的智庫多是有庫無智

  中國很多學者在做的都是假知識,用中國的素材來論證西方的命題,而我們自己的命題還沒找到,都是假命題。社會科學領域大部分發表的內容,都是西方的命題加上‘來自中國的證據’(evidenceofChina),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我們大部分學者的腦子還是被西方殖民地化了。

  很多學者連西方實際上怎麼運作的都不知道。把民主、自由、社會公正等在西方有獨特歷史的東西,都看成普世的東西,都是拿一個抽象的、西方都不見得存在的理想狀態來評判中國,這能產生知識嗎?

  從曾蔭權判刑和梁錦松被迫辭職時,內地人士的反應看中國現代化的差距!

  對中國大陸民衆,當您走出國門,看到那些不如大陸城市更富麗堂皇的城市時,往往有“不過如此”的心態,但筆者提醒:不要驕傲的太早,切記那高樓大廈裏的人心和公共意識才是一座城市最難以建立起來的精神內核,也是大陸民衆需要不懈努力的方向。

  當您對官員家屬耍點小特權還習以爲常的時候,當雨天駕車時對路上行人沒有半點體諒的時候,當您還沒有戒掉隨地吐痰習慣或隨意浪費糧食的時候,當您不尊重別人勞動或還在欣然鼓勵盜版的時候……,中國的現代化就還有漫長的路程要走,畢竟,中國或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取決於每位成員個體行爲的總和。

  感謝給“譚天論道”提出寶貴意見的用戶朋友,我會不斷加以改進,但我要說明幾點:一、“譚天論道”不是一個考研公衆號,如果考研黨有所收穫,那也是無心插柳;二、“譚天論道”主要用於與學者和傳媒人交流,主要研究領域是新媒體新傳播;三、由於運營者精力時間有限,只能有所爲有所不爲,同時也歡迎更多用戶朋友給本號提供優質內容。再次感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爲了更好爲你們服務,最後煩請各位在用戶需求調查中投一下票,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