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寫了一篇文章《縣級媒體融合,你覺得有戲嗎?》,在“譚天論道”公衆號和微博上發佈後,收到一些反饋意見和不同觀點:

  ●觀察過某縣電視臺一段時間,它在嘗試開拓新媒體的傳播渠道,但是瀏覽量非常低,原因在節目質量,還是以前的官媒報道思路

  ●有臺到網就是轉型?把節目從電視頻道搬到網站、搬到APP就是轉型?這不是典型的僞轉型嗎?在大屏上沒人看,放到小屏上就有人看了?

  ●思維不轉變 渠道融合沒戲

  ●人才缺失嚴重纔是關鍵吧。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是很多縣臺的現狀。沒有新鮮血液的加入,思想陳舊,缺乏互聯網思維意識。想要改革卻又放不開手腳,畏首畏尾。

  ●屬於電視、廣播的時代即將結束甚至已經結束,縣級媒體作爲上個時代的產物會被歷史無情淘汰。

  看來對縣級媒體融合發展並不樂觀,但也有一些積極的反饋意見。

  ★一是先有服務意識,如果沒有這種意識,也無從談起,二是目前山西省縣級媒體有一些是將服務信息在平臺進行展示,這部分信息比時政新聞點擊率閱讀量高;將政府的服務功能“嫁接”過來,比如山西有些縣級媒體app可以讓實現用戶繳納電費水費、交通罰單等,一個app讓他們的生活便捷了不少。

  ★接觸過很多縣級臺新媒體部門,在媒體融合上雖然有些縣級臺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打造自己的融媒產品,但是依靠各大平臺還是有做得好的案例。

  但在網上看到不少縣級媒體融合成功經驗的報道,圖片都是在一塊巨大的屏幕前,各級領導參觀指導,表示充分肯定。領導滿意,但老百姓滿意嗎?我看不到多少反映傳播效果和媒體收益的數據。這讓我想起一次在某臺考察座談時,一位廣電朋友問我:譚教授,您知道哪些臺有通過策劃獲得政府支持的經驗嗎?說白了,就是通過“忽悠”領導獲得財政支持。難道我們說的媒體融合有戲就是指會演戲嗎?於是,我今天決定寫這篇文章《縣級媒體融合,只要會演戲嗎?》。我擔心這個標題會不會太刺激,在兩位縣級臺長的鼓勵下,我決定實話實說。

  縣級媒體融合有沒有戲?當然也包括演戲,縣級媒體更需要政府財政的支持,只是不要演假戲就好。但我這裏說的“有戲”是指有效的傳播和有用的服務,也就是說更好的服務用戶。這個用戶包括普通的媒體使用者——老百姓,也包括政府、企業、新媒體平臺、自媒體等,都可以互爲用戶。融合不是目的,轉型纔是目的。重建用戶關係就是縣級媒體轉型的第一步。如何建立這種關係呢?如何服務用戶?在“網絡與新媒體”微信羣裏,我與一位臺長展開了對話:

  臺長:媒體就應該:善做內容,擅用渠道。所謂融合的核心在於兩個字:到達。

  譚天:到達和連接是相近的概念,但到達是單向的,而連接是雙向的。

  臺長:音、視頻、圖文、戶外、各類活動,最終都要考慮的是否能到達。媒體就應該考慮什麼信息用什麼表達方式最能到達用戶,特別是特定用戶。所以媒體融合的過程是相對以前單一渠道發佈層面的技術融合,渠道融合和產品形態的變化。

  譚天:這裏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到達……

  臺長:這幾天我們裏討論一個事,想起來有些意思。我們這裏有個景區今年改造升級後,非常火爆,一到週末堵車堵到國道上來,持續幾個小時。政府主管部門問我們有沒有辦法,向車主發送堵車信息,以及向前來途中的車輛發送避讓改道信息。爲比,我們在和高德,百度,騰訊地圖做信息發佈對接,這個時候,我們發佈內容,他們提供渠道,組合在一起才能實現到達。

  譚天:我說的另一個重要到達是用戶信息到達媒體,即用戶數據、用戶畫像。利用新媒體渠道做發佈很好,但沒法獲得用戶數據,沒有用戶數據很難洞察用戶需求,因此也就難以更好的到達(精準傳播)。

  臺長:受教,雙向到達更是高質量傳播的方向,對產品設計,運營的要求也更高些。

  譚天:這就是馬化騰所說的“連接一切”。

  爲什麼傳統媒體做不到這樣的連接呢?羣裏一位傳媒人這樣形容他們的媒體融合:抱一塊磚頭趟水。我說,不能先放下磚頭趟水嗎?她說,還沒學會在新的江湖游泳。那好,下面我們先來一個陸上游泳訓練吧。

  其實,縣級媒體融合與央媒、省市級媒體在本質上沒啥區別。區別恐怕只是在傳統媒體資源上相對有限,有人認爲恐怕只有發達地區的媒體纔有條件搞融合,這是一個誤區。對於新媒體而言,我認爲對於縣級媒體反而是一個機會。一張白紙你可以隨便畫出自己想要的圖畫。移動互聯網時代做媒體,不需要那麼多電視臺的重裝備,電腦+手機就基本可以解決,再加上一些滿足視音頻製作需要的設備即可。“兩微一端”的內容提供主要靠圖文,手機加一些編輯軟件即可,需要的話加上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在電視機上播放的新聞主要是做給老人家和領導看的。

  我們要做一個全新的傳播形態——移動社交。那麼,有沒有一個成功案例呢?有!我們有一個博士生在柬埔寨做了一家沒有紙質版的《吳哥時報》,該報正式創刊於2015年3月27日,是依託於微信公衆平臺、臉書、頭條號、一點資訊發佈即時信息的柬埔寨在地華文媒體。該媒體由生活在柬埔寨各地的華人提供新聞線索,爲讀者提供一個全新的交流平臺。《吳哥時報》辦報的宗旨是“貼近民生,搭建溝通的平臺”。目前,《吳哥時報》如今已有13萬用戶,對於柬埔寨這樣一個小國家是相當不少了,在柬埔寨華人中已擁有絕對影響力。可以說,這家海外媒體的規模近似縣級媒體,但其傳播效能不亞於國內任何一家縣級媒體。而且他們是完全自食其力,沒有任何財政補貼。

  也許有人說國情不同學不來,但我認爲至少融合與運營方面值得學習、借鑑。也有人認爲縣級媒體不要走市場搞經營,這是基於縣域經濟體量小的考量。我贊成對於縣級媒體應以政府支持爲主(當然這種支持不一定是財政撥款),不要讓他們承受太大的經營壓力,但絕對不能成爲不服務用戶的藉口。沒有用戶,何來宣傳?沒有服務,何以立足?如前面所說:將政府的服務功能“嫁接”過來,比如山西有些縣級媒體app可以讓實現用戶繳納電費水費、交通罰單等,一個app讓他們的生活便捷了不少。老百姓不賣帳,媒體融合便成爲面子工程。

  最後,我嘗試開一個方子:縣級媒體融合就是要打造一個基於移動社交的融合新平臺,融媒三大路徑:重建用戶關係:連接一切;響應用戶需求:強化服務;增強用戶粘度:研發產品。……更詳細的論述有待於我本月在縣級媒體論壇上彙報。當然,圍繞這些各地媒體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身融合與轉型發展的方略。縣級媒體融合的戲可以演一演,但媒體人不要成爲戲子。如果哪一天能夠扔掉那些供領導彙報使用的大屏,或許就是我們能真正做好服務大衆的小屏(手機屏幕)之時。

  相關文章鏈接:

  新型媒體的打開方式

  新媒體經濟是一種關係經濟

  譚天的媒體融合研究

  接入、場景、資本——社交媒體構成三要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