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國曾經有過這麼一羣人,他們風華正茂、朝氣蓬勃,他們或是名門子弟,或是歸國華僑,他們雖來自五湖四海,卻爲了同一個夢想聚在了同一片天空。鮮血與淚水定格在他們最好的年紀,光榮與夢想鑄成了他們不屈的脊樑,他們就是中國史上最早的一批戰鬥機飛行員。

  1937年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日軍在中國橫衝直撞,其中最令中國頭疼的便是日本的空軍。我泱泱華夏幾千年安靜的天空,竟被區區島國飛機所佔據。前線與後方界限已模糊不清,整個中國再無一片安寧之地,處處是烽煙,處處是彈孔。

  爲了遏制日本囂張的氣焰,當時的國民政府極力發展空軍,於是大批的熱血青年應徵入伍,其中就當時著名女詩人林徽因的弟弟林恆。由於空戰的殘酷性,時人對國民政府的空軍有這麼一個說法,當你從航校畢業到你戰死,平均只需要短短的六個月。現實雖然很殘酷,但這卻嚇不到敢於加入空軍的大好男兒們。他們在入空軍時,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了。“我們的身體、飛機、炸彈當與敵人的兵艦陣地同歸於盡”這是他們無聲的誓言。

  石碑上的遺囑

  當時的中國百年積弱,工業體系極爲落後,飛機零部件都需要從國外進口,更別提設計、生產飛機了。國民政府的空軍中僅有少量的老式機以及從外國購買的二手機,戰鬥力極爲低下。而當時的日本不僅擁有完備的軍工體系,還能獨立設計飛機模型。日本軍隊海軍和陸軍都有龐大的戰鬥機羣,他們甚至還獨立設計出了在世界上都鼎鼎大名的“零式”戰機。

  面對這樣的敵手,中國空軍何以爲戰?唯有以命相搏。1940年的璧山空戰,36架中國戰機在重慶上空迎戰數倍的敵機,短短數分鐘的戰鬥,數十位英豪血灑長空。儘管實力懸殊,中國空軍卻有着不屈的意志,哪怕只剩下一人,只餘下一機,他們也會抱着必死的決心,與敵同歸於盡。

  林徽因的弟弟林恆便是如此,1941年3月,他在成都上空血灑疆場,梁思成奔波千里,只爲送這英雄男兒最後一程。林徽因更是在病榻上寫下了那著名長詩《哭三弟恆》,以紀念她這位空軍兄弟。

  左一爲林徽因的弟弟林恆,左二爲林徽因

  時至今日,那場慘烈的戰爭早已過去,曾經的英雄也分分作古。2015年,臺灣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沖天》,意在講述這些平平凡凡的人們不平凡的經歷。電影拍得感天動地,卻在臺灣以及大陸反響平平,人們似乎已經忘卻了那段山河破碎的歷史和那些爲了祖國血灑天空的英雄們。

  英雄們已經流血,我們卻不知好好反省歷史,還要英雄們流淚,也是可悲、可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