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析結果顯示,相比現代大象,猛獁象產生了與皮膚、毛髮發育、脂肪、胰島素以及身體溫度耐受性等方面有關的基因變化。這些變化讓它們更能適應寒冷地區的氣候環境

研究人員認爲遲早有一天某些人會去做克隆猛獁象這樣的事。因爲光從技術角度上來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將有可能實現對猛獁象的克隆,但科學家們同時指出我們不應該那樣做

  猛獁象是一類已經滅絕的大型陸地生物。在它們生存的年代,猛獁象們必須忍受北極地區極端寒冷的天氣,乾燥的環境以及不斷循環的漫長極晝和極夜。

  近日,對這些史前巨獸和它們的當代近親亞洲象及非洲象進行的一項詳細基因分析揭示了猛獁象在基因層面上發生的一系列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化讓它們能夠長期在嚴酷的環境下繁衍生存。同時,研究人員也指出,這項成果的取得讓最終實現對猛獁象的克隆又更近了一步,並且認爲對這種史前巨獸的克隆將是“不可避免”的。

  有關這項研究的相關論文已經刊載於上週四出版的《細胞報告》(Cell Reports)雜誌。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將兩頭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發現的猛獁象的基因與當代的3頭亞洲象以及一頭非洲象的基因進行了對比,這兩頭猛獁象分別生活在距今1.85萬年以及6萬年前。

  研究結果顯示,相比現代大象,猛獁象產生了與皮膚、毛髮發育、脂肪、胰島素以及身體溫度耐受性等方面有關的基因變化。

  開展這項研究工作的美國芝加哥大學遺傳學家文森特·林奇(Vincent Lynch)表示:“我們能夠理解這樣的基因變化,因爲我們知道這些猛獁象長着長而厚實的毛髮,厚厚的脂肪層,並且生活在非常寒冷的地區。胰島素信號對於身體脂肪調節非常重要,因爲胰島素的功能之一便是調節血液中的糖分被轉化爲能量與脂肪的數量。”

  在研究中,科學家們還“復活”了猛獁象的一個編號爲TRPV3的基因。將猛獁象的這一基因與當代大象的對應基因分別植入人體細胞並進行觀察,發現猛獁象的該基因會導致細胞產生對熱量敏感度更弱的蛋白質,這種性質讓猛獁象更能適應寒冷的氣候環境。這種體型比現代大象更加龐大的象類曾經生活在亞洲北部,歐洲以及北美地區的廣袤草原之上。最後一隻猛獁象在大約4000年前從地球上消失。但這種生物的最終滅絕究竟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結果還是與古代人類的狩獵行爲有關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

  研究人員承認他們的基因組測序工作將讓通過克隆手段復活猛獁象的做法變得更加容易實現,就像好萊塢電影《侏羅紀世界》裏描述的那樣。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生物學家韋伯·米勒(Webb Miller)表示:“如果你想復活一頭猛獁象,那麼我們正在展示一些最初的步驟。但這和我們爲何一開始開展這項研究工作完全無關,我不明白爲什麼人們對於克隆一頭猛獁象會那麼感興趣。”他開玩笑說:“我覺得克隆一個富蘭克林·羅斯福或許會更容易得多也有用得多。”

  林奇則指出,她認爲遲早有一天某些人會去做克隆猛獁象這樣的事。她說:“我認爲光從技術角度上來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將有可能實現對猛獁象的克隆,但我們不應該那樣做。現代人類並非導致猛獁象滅絕的元兇,因此我們並不虧欠大自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