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圓圈部分是銀河系“1號環”結構,不同色彩代表着磁場角度,不同亮度代表着信號強度。

這張圖像是銀河系“指紋地圖”,呈現銀河系內恆星位置。

  目前,天文學家最新制作兩張銀河系地圖,揭示非常詳細的銀河系“指紋信息”。

  第一張地圖是環狀結構和彩色旋渦,它們形成於帶電粒子盤旋在磁場周圍。第二張地圖是通過測量距離和速度,呈現銀河系內數十億顆恆星,以及銀河系鄰居麥哲倫星雲。這兩張地圖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恆星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張地圖中的環狀結構最早發現於50多年前,其中一個環狀結構被命名爲“1號環”,佔據銀河系較大比例部分。不同尋常的是,天文學家仍非常不確定它的距離,“1號環”距離地球可能400-25000光年之間。

  這張完整的宇宙地圖也呈現出一個大型灰塵環環繞蘭布達獵戶星雲,估計它的直徑大約200光年。之前普朗克望遠鏡也觀察發現了這個灰塵環,天文學家指出,這是首次以這種方式發現該灰塵環。

  普朗克望遠鏡發射於2009年,它將用於發現宇宙大爆炸中的遠古光線,同時在微波勘測模式下提供了銀河系地圖。

  第二張地圖是基於歐洲航天局蓋亞人造衛星的勘測數據,該衛星掃描天空以超前精確度測量10億顆恆星的位置和速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