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晚清銀製鳳鳥筆洗,文/呂冠蘭

作爲一種貴重金屬,白銀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曾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古代,它不僅是流通貨幣,還是人們的首飾用材,更出現在餐桌上、房屋內,作爲生活用具、裝飾用品而存在。

筆者收藏有一件清晚期銀製筆洗,長12.9釐米,寬4.1釐米,高5.3釐米,重120克。該筆洗呈鳳鳥造型,鳳喙尖長,鳳冠如一葉小舟,鳳眼圓睜,鳳翅收起,羽毛排列齊整,並有祥雲圖案點綴。鳳鳥背上,有口形大坑,正是筆洗的盛水處;在鳳鳥周身以淺浮雕的形式雕有鴛鴦紋和纏枝紋,只見鴛鴦雙宿雙棲,纏枝連綿,爲筆洗增添了一些溫潤嬌柔之美。

鳳鳥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鳳凰,是祥瑞之兆。《山海經·大荒西經》雲:“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傳說鳳鳥在舜、周文王時期都曾出現過,預示着時代的興盛。孔子在《論語》中曾感嘆:“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這句話的意思大致是:“鳳凰不出現,沒有河圖、洛書,我已經沒有希望了。”古代文人常以鳳鳥自居,比如“臥龍鳳雛”,這件筆洗的原主人似乎在以鳳鳥暗喻自己的才華。

鳳鳥裝飾早在遠古時期就已出現,經過不斷發展,到了明清時期,鳳鳥已經成爲一種特定的造型。民間工藝品上鳳鳥要有“三長”,即眼長、腿長、尾長。另外,鳳鳥還要“首如錦雞,頭如藤雲,翅如仙鶴”。時至今日,鳳鳥裝飾依然廣泛應用於金銀器、銅器、木雕、石雕、磚雕、印花、刺繡、剪紙等工藝品,其形式感更加強烈,手法也特別豐富多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