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汨羅市桐子坡藏有利劍的這個墓葬看,其密封墓葬的材料中就有大量的白膏泥。科學家指出,其實現代人對白膏泥的獨特價值的研究和應用都不夠重視,希望藉助2300年前的這把利劍的光芒,提醒人們更重視白膏泥這種神奇的材料。

點擊查看原圖

  最近,我國考古人員在湖南汨羅市桐子坡發現一處古墓羣,年度跨越2300多年,是以楚文化的特徵爲主,內涵十分豐富。這批墓葬已出土的文物有青銅器、玉器、陶器、滑石器。青銅器以劍、戈、矛等爲主。令人拍案驚奇的是,墓葬內的一把青銅寶劍,約50多公分長,非常鋒利,雖然已過2300多年,還依舊閃閃發光。

  爲什麼這把利劍歷經2300多年還依然光亮如新呢?研究人員認爲,最大的可能性是墓葬密封嚴實帶來的良性結果。從原理上講,利劍光亮如新是因爲沒有生鏽,而沒有生鏽就是利劍本身沒有發生電化學腐蝕和被空氣氧化。因爲利劍打造得非常精良,所以內部沒有什麼雜質,就很難發生電化學腐蝕;如果要生鏽,只能走被空氣氧化這條路了。而利劍壓根兒沒有生鏽,說明墓內沒有進入空氣。而墓內之所以沒有空氣,只能歸功於墓葬密封異常嚴實了。

  由此看來,2300年前的利劍所以能夠至今光亮如新,奧祕在於墓葬密封異常嚴實。那麼2300多年前的墓葬,究竟靠什麼技術密封得如此嚴實呢?我國科學家認爲,這主要歸功於當時的人們已經充分認識了白膏泥的神奇作用,而且非常善於利用這種特殊材料。從汨羅市桐子坡藏有利劍的這個墓葬看,其密封墓葬的材料中就有大量的白膏泥。而考古專家前不久在湖南常德市德山戰國兩漢墓羣,對兩座戰國古墓進行發掘時,在距地表6至7米的墓底,有大量的白膏泥,經夯實後形成密封層,從而對棺槨起到了良好的保護作用。這表明在2300前,白膏泥已經被普遍作爲墓葬密封材料了。

  這表明,利劍光亮如新,最終要歸功於白膏泥這種材料。其實這種材料對於保護古代墓葬,其神奇密封作用真的是不能小覷,最有說服力的例證要算是湖南馬王堆漢墓了。如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屍,時逾2100多年,形體完整,全身肌膚潤澤,部分關節可以活動,軟結蒂組織尚有彈性,幾乎與新鮮屍體相似。其所相應的1號墓的密封情況是:填木炭厚0.4~0.5米,分佈在木炭層外的白膏泥,厚1~1.3米,粘性甚強,滲透性極低。正因爲1號墓的白膏泥堆積既厚又勻,封固嚴密,使深埋地下10多米的槨室形成高標準的恆溫、恆溼、缺氧、無菌環境,基本排除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對各種物質的損毀作用,故墓內的多層棺槨、墓主屍體及隨葬器物都完好地保存下來。但另外兩座墓,特別是2號墓,則因白膏泥堆積較薄,分佈不勻,密封程度不好,造成了墓內的保存情況較差。

  其實白膏泥也並非是多麼玄妙的物質,它是一種純淨的黏土,非常細膩,而且粘性很大,其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鈣、鎂、鈉、鉀等。因我國江西景德鎮高嶺所產的質量最好,所以這種物質也被稱爲高嶺土。長沙楚墓多用白膏泥,少數秦墓,山東,河南的部分墓葬也使用白膏泥。這種材料還是陶瓷工業和其他化學工業的一種重要原料。

  科學家指出,其實現代人對白膏泥的獨特價值的研究和應用都不夠重視,希望藉助2300年前的這把利劍的光芒,提醒人們更重視白膏泥這種神奇的材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