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一把剪刀,就是民間藝術家方軍化最珍貴的寶貝。 “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潛心創作上。 ”說到這裏,心中對家庭的愧疚,幾度讓他哽咽。

作爲方家剪紙的第4代傳承人,母親臨終前的話猶在耳畔:“沒想到我們家把這門技藝傳承還發揚了!”在堅守剪紙的這幾十年間,日子雖苦,但方軍化卻樂在其中。

方軍化原是壽縣人,現在肥西縣三河古鎮的一家服務中心工作,這方天地讓他擁有了一個安定的創作環境。提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方軍化道出了“非遺傷痕”、“非遺保護”和“版權保護”這三個概念。剪紙這門技藝在方家一脈中默默傳承,到方軍化的兒子已經第5代。

在採訪過程中,方軍化幾次提到“非常遺憾的事”。他說,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定不能讓這些藝術瑰寶成爲非常遺憾的事。這些東西是精神層面的,不是茶米油鹽這類生活必需品,只有上升到一個高度,才能成爲一個民族的精神。

方家剪紙以現有剪紙實物、剪紙燻樣以及祖輩口述推算,發展至今約百餘年曆史。從最初的繡花樣發展到如今的鴻篇鉅製,一直是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從方軍化個人來說,一直堅守以藝養性、以藝養心、以藝養藝、以藝養家。他說,“人生短短几十年,誰都想做有意義的事情。但這個有意義的事情,能把它留住,影響到後世,它就需要一個載體,把你的心性融進去。自己這門剪紙的技藝,在以後的傳承過程中也要講究策略和方法,在思考中傳承,在堅守中創新。 ”

方軍化剪紙作品介紹:

方軍化,1978年生。安徽壽縣人。現爲安徽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民間文化傳承人,安徽省民間工藝師。

方家剪紙起源於皖北地區壽縣,誕生在清末那個封建落後、動盪不安的舊社會背景下。方家剪紙能從最初的繡花樣、門箋和窗花到現如今的鴻篇鉅製,是在國家穩定繁榮的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方軍化的剪紙作品,構思奇巧,題材多樣。既重傳統,又有創新。或靜或動,或俗或雅,或精緻小巧、玲瓏通透; 或鴻篇鉅製、大氣磅礴。風土人情、天地大觀,讓人耳目一新、雅俗共賞。在他的剪紙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傳統的刀剪功夫和流暢的線條、飽滿的構圖及造型。作品不乏時代氣息,更透着一股靈動活潑的韻味,充滿着激情四射的青春活力,無不彰顯着作者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審美情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