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礼亲王代善(太祖子)。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汉族喜欢数字四,满洲喜欢数字八

现在中原人喜欢的数字是6、8,而忌讳4,认为4与汉语的死谐音。在古代,还真没这忌讳,不仅没有,还非常喜欢4,可以说是中原汉族人最喜欢的数字,有关四的文化概念很多。

我想,最早是来源于中原汉人世界观,他们认为世界是天圆地方,有了四个方向概念。为了表示自豪,自己是中心,那四周都是四夷。担心四夷来打,有了四方之兽(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演变迷信的八卦,也是四方。一年分四季,细分就是节气,分二十四节气,每年汉族传统四大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现在一周7天则完全是西方概念,中原古代是没有的。

汉族传统住宅四边形,建立的城市一般也是四方形,开四个门。

文字游戏上有四言诗、四行诗、四字成语等。

现在我们评选等各方面是用西方喜欢概念十,如评选某十大先进个人、十大新闻等等,基本都是十。汉族历史归纳或者说是评选都是四,古代“四大家”(道、儒、墨、法)、四大美女、四大美男、楷书四大家也称四大楷书。分别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𫖯(fǔ)(赵体)。小说上是四大名著,为了说明古代科学,四大发明。

汉族喜欢四,北方民族进来,也要求给个四,蒙古族就给了汉族四大世侯。满洲人进关给的四藩。即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和孔有德,因孔有德去世早,只有一女无子,所以后来就剩下三藩。

为了造谣攻击元清,编造的元朝四等人,也是用四。历史上,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多次,可有的人却要用四,说什么四大危机、四大耻辱等,都是用四来制造。

汉族喜欢数字四,满洲喜欢数字八

满洲老旗人喜欢的八,归其根源可能就是满洲的根本八旗制度上。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1601年,太祖爷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汉族喜欢数字四,满洲喜欢数字八

满洲八大姓,这只是纯民间说法,官方从为评选。满洲八大姓不同地区有不同是说法,并无统一标准,也没有官方下的定义。按一般说法是佟或仝(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俗称"满洲八大姓"。

汉族喜欢数字四,满洲喜欢数字八

八大铁帽子王是指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而是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当时称为“世袭罔替”。

这八大王是:

礼亲王代善(太祖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子)

豫亲王多铎(太祖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侄)

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

庄亲王硕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孙)

实际上,后来还封了四个铁帽子王,上边八大王是因功,后边四个虽也有功,但算因亲封。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𫍽、庆亲王奕劻。

汉族喜欢数字四,满洲喜欢数字八

传说的满汉全席就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民间则有八大碗之说,各地的满族聚集地均有八大碗之说,跟八大姓一样,并无统一标准,各地有所不同。有地区是由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 、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 、御府椿鱼 、阿玛尊肉等八种菜组成。

汉族喜欢数字四,满洲喜欢数字八

满洲的特有建筑形式就是八角亭。

北京是清朝满洲人的大本营,所以这里的八也非常多,如八大楼、八大居、八大堂、八大春、八大坊、八大祥、八大胡同、八大处、八大怪,甚至吃食都有八,比如咱们点心的京八件,宴席里的八大碗。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