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主任

水滸中有很多出現過,但是卻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祕人物,比如九天玄女,比如羅真人,還比如今天要說到的老種經略相公。前面兩人都是神仙或者半仙,但是老種經略相公確實歷史上實實在在存在過的人物。

魯智深曾在延安老種經略府中當過軍官,也就是提轄官,後來又做過五路廉訪使,不知道因爲什麼原因,魯智深又到了渭州小種經略相公帳下做了提轄官。

在魯智深看來,他在老種經略府的工作經歷讓他十分驕傲,就像林沖在東京八十萬當過禁軍教頭,武松在衙門當過都頭一樣,魯智深也曾經將自己的這個履歷掛在嘴邊,他在自報家門的時候,經常提到:灑家是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由此可見,他對老種經略相公十分佩服。

那麼這個讓魯智深都十分佩服的老種經略相公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從歷史資料來看,老種經略相公大名種師道,他是北宋名將種世衡之孫,曾經在寧夏做過文職官員,這個人有勇有謀,敢打敢拼,後被賞識,人馬爲西北邊州統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率軍抵禦西夏對北宋的侵擾,爲國家立下赫赫戰功,而後來魯智深投奔的小種經略相公,就是种師道的弟弟种師中。

當時的宋朝內憂外患,由於金兵強勢入侵,侵犯大宋,种師道作爲靜難軍節度使和京畿河北制置使,不得不率軍赴京師救援勤王。而林沖當時的工作單位,所謂八十萬禁軍到底在幹什麼呢,鬼才知道。所以從這點可以看出,八十萬禁軍只不過是個空殼子,沒有太強的戰鬥力。

面對來勢洶洶的入侵金兵,有人建議,敵軍已經駐紮河南滎陽,我們最好靜觀其變,然後再做定奪。但是种師道沒有采納這條建議。而是帶着自己的軍隊浩浩蕩蕩、氣勢磅礴地前進,他的觀點很簡單,必須要大張旗鼓,營造氣勢,只有這樣,金兵纔不知道我們的兵力,弄不清虛實,這樣對我們纔有利。

果然,在他的操作下,加上沿途廣告,金兵以爲种師道帶了百萬大軍,只有趕緊把向北遷移,並禁止遊騎四處劫掠。加強工事,進行防衛。

种師道此舉,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京城的守衛壓力。

到了京城,宋欽宗趙桓十分高興,並讓李綱大開宴席迎接慰勞。在席間,欽宗就問种師道,議和之事,卿以爲如何?議和?這不是种師道的想法,於是他直接說,萬不可議和,因爲真人不懂兵法,而且他們孤軍深入,缺乏後勤保障,我們有地利人和之優勢,完全可以和他們對抗,加上京城有城牆,有糧草,我們一定可以打贏。

請相信我們!但是欽宗卻根本不相信种師道,只是緩緩說:如已經講和,不宜再動刀兵。

老種的意見並沒有得到採納,但是他還是兢兢業業工作,但是欽宗是個大軟蛋,他竟然爲了達到金人退兵的目的,命令天天給金人送金帛,名果、珍膳,可以說,自己有的全部都送給金人。

後來的情況更加複雜,被授爲河北制置副使的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出兵井陘,進兵山西,接連收復了壽陽、榆次等地,朝廷以爲金兵害怕了,於是要求小種追擊,結果殺熊嶺戰敗而亡。

而76歲的种師道聽說了小種經略相公的死訊後當場吐血而死,一代英雄就此謝幕。後世有詩稱讚:知兵有謀卻敵虜,宋代名將种師道。

但是英雄也要遇到好伯樂纔行,在一個混亂的時代,即便再有能力,本質上也不過是個悲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