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做中國人的質譜儀器——“小小科學家”與科學家的對話

金羊網訊 記者孫唯、實習生周興宇、通訊員陳丹陽報道:9月9日,由羊城晚報、黃埔文化(廣州)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到黃埔去——與科學家對話”系列活動拉開帷幕,由羊城晚報小記者和黃埔區小學生組成的研學團來到了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學習交流。在這裏,小朋友們瞭解到了國內頂尖質譜儀器公司的尖端科技。

圖爲羊晚小記者與周振博士互動交流質譜儀器如何秒測水果種類。金羊網記者 湯銘明 攝

吹一口氣的祕密

質譜儀又稱質譜計,是分離和檢測不同同位素的儀器,在地質學、礦物學、地球化學、核工業、材料科學、環境科學、醫學衛生、食品化學、石油化工等領域以及空間技術和公安工作等特種分析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據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振博士介紹,目前國內質譜儀處在起步階段,但近年來已取得快速發展。

在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禾信儀器研發中心項目組組長洪義帶領參觀了禾信的主要生產場地,初步瞭解了質譜儀的用途及工作原理,隨後,周振博士爲同學們上了一堂主題爲“如何測量分子與原子的質量”的質譜科普課,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介紹了公司開發出的新質譜儀,並邀請同學們參觀體驗。在質譜儀檢測環節,周振介紹,同學們只要喫過食物,並且對着質譜儀吹一口氣,質譜儀就可以檢測出來剛剛喫過的是什麼食物。隨後,小朋友們分別喫了葡萄、香蕉、棉花糖等食物,併到質譜儀前檢測,片刻便可以準確無誤地檢測出食品的種類。最後,周振博士還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併爲活動留言:“做中國人的質譜儀器”。

圖爲羊晚小記者與周振博士互動交流質譜儀器如何秒測水果種類。金羊網記者 湯銘明 攝

敢於做科普的科學家,都是真的勇士

“如果通過今天這一課,小朋友能夠知道什麼是質子,什麼是分子,知道有‘質譜分析儀器’這麼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埋下了一顆科學的種子,就是讓我最欣慰的事情了。”周振博士動情地說。

據周振介紹,從德國學成而歸後,他就一直致力於在國內推進質譜技術的工作。近幾年來,他所帶領的廣州市禾信儀器股份公司一直在爭取國家、政府的支持,利用質譜分析技術開闢污水治理、空氣質量檢測的新領域,而且還積極投身科普事業,力求讓周圍的人瞭解質譜,走進科學。

在提到自己從事科普事業的初心時,周振說:“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想法,十幾年前,我就意識到普及科學對我們國家的重要性,現在纔有機會成立這個公司,有機會向大衆傳播我們的科學技術。”周振表示,身爲科學家一直有一種使命感,正是這種對科學神聖而虔誠的心,支撐他十幾年來奮鬥在科研和科普的第一線。

然而,科普事業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中,沒有人理解和社會的浮躁風氣是最難的地方。周振表示,現在的學生和家長出於對就業和收入的考慮,都對金融、管理、律師這些行業青睞有加,自然科學被不同程度地忽視。周振說,目前我國具有科學素養的人只有大概百分之四左右,但事實上可能百分之一都不到。“但是我知道,這些看起來默默無聞的產業纔是真正支撐國家的基礎,而不是那些看起來很賺錢的專業。”周振說。

圖爲羊晚小記者與周振博士互動交流質譜儀器如何秒測水果種類。金羊網記者 湯銘明 攝

科普需要加強方法論的指導

有人或許覺得,讓一個科學家做科普,有點大材小用了,但其實完全不是這回事。周振說,要做好科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爲這份事業是要讓不同的人理解科學、接受科學、喜愛科學。所以要做好科普,就需要不斷地磨練,要加強科普方法論的指導。周振舉例說,在面對小朋友做科普的時候,就要採取一些有趣的方式,比如讓他們多多感受一些有趣的科學現象。如果是面對博士生,或許可以從個人的成長經歷講人生的意義,因爲他們正好處在思考人生價值的階段,這些內容會對他們有所觸動。

周振表示,目前,公司的主要科普對象是低年級的同學,採用啓蒙教學方式,利用動畫視頻、玩具模型、拆分儀器等方法,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科學。不久以後,公司將擴大目標羣體,進一步與廣州的一些初高中學校合作,爭取讓儀器進入中學,通過學生第二課堂實踐的參與,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科技在生活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引導對科學感興趣的同學一步一步走上科研道路。

據悉,在9月15日,“小小科學家”們還將前往益善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感受個體化醫療的獨特魅力。

圖爲羊晚小記者與周振博士互動交流質譜儀器如何秒測水果種類。金羊網記者 湯銘明 攝

編輯:Giabun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