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

  你有没有发现,太阳系中,内圈的4个行星都是岩石质的类地行星,而外圈的那4个行星都是气态大行星?这是一种巧合吗?科学家告诉我们,这是有规律在里面的。因为行星是在行星盘里形成的,想想那个环绕太阳的行星盘,由于太阳的烘烤,肯定气体物质被赶到了行星盘的外围,岩石质的物质则不怕高温,还在太阳引力牵引下,继续留在行星盘内圈。行星就是利用行星盘上的物质形成的,因此很自然,内圈的行星就是岩石组成的,外圈的行星就是气体组成的。由于气体被赶出太远了,木星等气态行星与最近的岩石行星火星之间的距离比火星与太阳的距离还远。

  或许有人问,会不会有一天,我们抬头看天,一眼看到的不是太阳,而是一颗比太阳大许多倍的行星挂在天空?这不太可能吧,除非巨大的气态行星向内圈入侵了。

  然而,不久前,科学家在距离地球1200光年的地方就发现了这样一个怪异的恒星-行星系统Kepler-36,这个系统中,一颗直径是地球1.5倍,质量是地球4.5倍的岩石行星与一颗个头和质量类似海王星的气态行星靠得非常近。太阳系中,水星与金星轨道间距是所有行星轨道间距最小的,不到0.3个天文单位,而这个距离却是Kepler-36系统中气态行星与岩石行星间距的30倍!太阳系中,岩石行星火星与气态行星木星之间的距离至少是3.6个天文单位呢。Kepler-36中的岩石行星与气态行星距离只有火木距离的1/432!在那个类地行星上如果有人生活的话,他们抬头看到的是一颗巨大的行星宛如大气球挂在天空,而他们的太阳比这行星看上去要小多了。

  景象怪异不是问题,问题是这样两颗迥异的行星怎么会距离这么近?如果太阳系中的行星形成遵循着标准的行星形成理论,那么Kepler-36中的行星可就违背了行星形成理论。按理说,气体会被恒星赶出很远,形成的气态行星不可能距离岩石行星那么近。但这种情况却出现了,一个可能是行星形成过程更复杂,不是行星形成理论能涵盖的,另一个可能是气态大行星形成后,向内圈入侵了。

  如果气态行星向内迁移的现象存在的话,那么我们将来抬头看见一颗大大的气态行星——例如木星——还是有可能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