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2年2月25日,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命嚴復出任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嚴復終於可實踐“教育救國”的夢想了,沒想到8個月後就被轟出北大。這段話源自陳寶琛爲嚴復所撰墓誌銘,但原文只說“日本亦始遣人留學西洋”,並未明言是誰。

嚴復的掙扎與無奈

嚴復13歲喪父,一生輾轉於官場與學界之間,因好辯多言,抑鬱不得志,年輕時曾寫《闢韓》反對韓愈,晚年卻將韓愈的“惟適之安”視爲進化論的終極概括。嚴復墓碑上便刻此四字,是他去世前親筆所書。

今年10月27日,是嚴復去世95週年紀念日,從他的生平中,足以讀出一代先行者的苦痛、掙扎與無奈。

嚴復的掙扎與無奈

沒和伊藤博文同學過

1853年冬,嚴復生於福建南臺,父親和爺爺都是儒醫,嚴復幼名體幹,入船政學堂時改名宗光(字又陵),後又改名爲復(字幾道)。

1866年,嚴復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馬尾船政學堂,得到船政大臣沈葆楨的激賞,1877年,嚴復成爲清政府派往歐洲留學的第一屆船政學生,入英國格林尼茨海軍大學學習。

據林耀華《嚴復生平事略》稱:“在英與先生同級有日本貴族子弟名伊藤博文者,性頗聰慧,而勤於學,然先生每試輒最,伊不及也。”

這段話源自陳寶琛爲嚴復所撰墓誌銘,但原文只說“日本亦始遣人留學西洋”,並未明言是誰。伊藤博文比嚴復大13歲,1863年赴英,1864年6月即回,此時嚴復尚未出國。

嚴復的掙扎與無奈

屢因失言鑄大錯

嚴復爲李鴻章所惡,原因是他在李鴻章手下剛乾幾個月,正逢日本實際佔有琉球,李鴻章以“聯日防俄”爲藉口,主張息事寧人,嚴復不滿,說:“不三十年,藩屬且盡,轘(分裂)我如老牸(音自,雌)牛耳。”此論令李鴻章不快。

甲午戰敗後,嚴復先後發表了《原強》《救亡決論》等文,1898年6月,嚴復翻譯的《天演論》正式發表,轟動一時。

9月時,據鄭孝胥日記載:“聞又陵(指嚴復)言,將開懋勤殿,選才行兼著者十人入殿行走,專預新政。”開懋勤殿是“帝黨”重要舉措,嚴復能率先知道,可能是光緒皇帝親自告訴他的,以拉他加入,嚴復仕途突現光明。

然而,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太后秋後算賬,幸嚴復與康梁等人無來往,此外他在榮祿手下辦事,加上軍機大臣王文韶力救,方得免禍。

1905年,嚴復被清廷派到英國辦事,孫中山前來拜訪,嚴復再次言語失當,說:“以中國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於甲者將見之乙,泯於丙者將發之於乙。爲今之計,惟急從教育上着手,庶幾逐漸更新乎?”孫中山回答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君爲思想家,鄙人乃實行家也。”

這段著名的對話將嚴復從此貼上“保守”“落伍”的標籤。

嚴復的掙扎與無奈

被轟出北大

1912年2月25日,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命嚴復出任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嚴復終於可實踐“教育救國”的夢想了,沒想到8個月後就被轟出北大。

9月19日,北京《民立報》突發表《大學校大校長大鴉片鬼之醜劇》一文,稱嚴復因私帶大煙被天津步軍統領衙門拘留,數家報紙轉載並評論,一時滿城風雨。

嚴復吸鴉片,熟人皆知,並無被拘之事。嚴復到北大後,經費緊張,便利用私人關係,以北大在俄國道勝銀行存款單爲抵押,向該行貸款20萬銀元,而教育部此時也缺錢,連工資都發不出,要北大將存款單上交,想抵押給華比銀行去貸款,嚴復當然不同意,雙方發生激烈對抗。

可能章士釗也暗中參與該事件,章曾任《民立報》主筆,且教育部未給嚴復下免職令,便直接任命章士釗爲北大校長。

嚴復的掙扎與無奈

嚴復名譽掃地,離職後與袁世凱走得更近。

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常到天津與嚴復聊天,當時有傳聞稱袁世凱將來要當皇帝,嚴復問袁,袁開玩笑說:“我做皇帝,必首殺你。”二人大笑。其實私下嚴復看不起袁,在分析甲午之敗時,嚴曾說:“信任一武斷獨行之袁世凱,則起釁之由也。”

1921年,嚴復因病去世。作爲最早提出“身貴自由,國貴自主”的思想家,嚴復始終未獲得一展抱負的機會。康有爲贊他是“精道西學第一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