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個重點項目簽約 總投資281億

6月15日,在“城市向上 裕見美好”2019石家莊·裕華城市發展峯會上,舉行了重點項目簽約儀式,共簽約項目48個。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48個重點項目簽約 總投資281億

潘震宙 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

48個重點項目簽約 總投資281億

陳文龍 廣澤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48個重點項目簽約 總投資281億

在“區域崛起 打造多元未來城市”平行峯會上,來自機構、院校、企業以及媒體的資深人士就如何更好構建多元城市格局進行觀點分享。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48個重點項目簽約 總投資281億

在“經濟轉型 新商業點燃新引擎”平行峯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共同就如何做精產業出謀劃策。 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48個重點項目簽約 總投資281億

在“‘文創+科創’ 創新賦能城市價值”平行峯會上,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共同爲如何發掘石家莊市及裕華區特有的魅力建言獻策。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新京報訊 (記者王海亮)6月15日,由新京報社與石家莊市裕華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首都文化產業協會、河北省旅遊文化和旅遊產業協會支持的“城市向上 裕見美好”2019石家莊·裕華城市發展峯會隆重舉行。

裕華是投資興業、安居樂業的好地方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5週年、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大背景下,作爲京津冀區域中心城市,石家莊力求緊抓千載難逢的歷史性窗口和戰略性機遇,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羣南部地區戰略崛起的重要引擎和輻射中心。裕華區作爲石家莊市城市副中心和未來城市發展的主導區域,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優勢,正在全力激發新的城市活力。此次峯會旨在聯合政府、頂級專家智庫、知名企業等力量,匯聚多方經驗智慧,促進合作、共謀未來。

“近年來,石家莊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市的目標,推進‘4+4’產業發展,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產業結構更合理,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成爲各大客商投資的理想地方。”石家莊市副市長趙文峯在致辭時表示,裕華區是石家莊的主城區,吸引了騰訊等企業的入駐,位置優越,資源優質,環境美好,是投資興業、安居樂業的好地方。“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的建設,爲石家莊的發展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裕華區與新京報社的合作就是承接京津城市轉移、豐富招商方式的具體實現。

在協同發展中放大政府、企業等聲音

裕華區委書記管雲天稱,裕華區已日益成爲廣大客商進軍河北、逐鹿京津冀的首選之地。裕華區政府將始終堅持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把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環境更佳、服務更優作爲不懈追求,不遺餘力地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盡心盡力地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努力讓每一位企業家在裕華投資放心、創業安心、發展順心。裕華區區長張東凱重點從四個方面推介宣傳了裕華區。

新京報社社長宋甘澍在致辭中表示,傳聞對石家莊有很多誤解,石家莊叫“莊”並不是壞事,中關村還叫“村”呢。一個城市有什麼樣的形象,內涵是最重要的。新京報社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放大政府、企業、學界和個人的奮鬥與聲音。

此外,峯會舉行了重點項目簽約儀式,共簽約項目48個,總投資281.32億元,其中現代服務業項目164.6億元,科技創新項目21.72億元,文化旅遊項目82億元,節能環保項目13億元。

在主旨演講環節,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潘震宙發表了題爲“以文化創新引領京津冀城市創新”的演講。廣澤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廣澤集團)副總裁陳文龍發表了題爲“打造京津冀數字內容產業圈”的演講。

隨後,三場平行峯會同時舉行,主題分別爲“區域崛起 打造多元未來城市”“經濟轉型 新商業點燃新引擎”“‘文創+科創’ 創新賦能城市價值”。

■ 主旨演講

以文化創新引領京津冀城市創新

“城市是文化傳播發展演變的重要舞臺,在承載和發展地域文化中,充當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文化是城市發展內在品質的軟性領域,對形成城市個性、品格與記憶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潘震宙在“以文化創新引領京津冀城市創新”主題演講時如此表示。

潘震宙指出,城市之間的差別,主要在於文化,文化特色給每個城市打上了獨特鮮明的印記。如今,文化創新作爲城市發展的新動力,正前所未有地凸顯出來。

京津冀協同發展5週年以來,各城市間的歷史文化相互連接,相互影響,通過文化協同發展的合力,拉動着區域整體更深層、更迅速地發展,而城市文化的發展,取決於其是否具有主動吸納、聚合周邊地區文化,進而融合更新,創造新文化的能力。其中,河北的燕趙文化有着悠久的歷史,又有獨特的標識與特色。在潘震宙看來,京津冀文化協同相互支撐,挖掘城市獨有的文化基因,培育出跨越京津冀的產業文化集羣生態,未來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其中,文化創新是城市創新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元素,對升級城市內涵與質量,帶動城市空間佈局,甚至促進城市發展,轉型發展帶來重要的推動作用。基於此,潘震宙建議,制定文化創新策略要溫故而知新,傳承和創新並舉。

潘震宙進一步指出,傳承,首先是要更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石家莊在傳承方面,要注重城市歷史的延續,同時更要注重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因時而進,以持續創新,營造持久的活力。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石家莊將在數字內容產業扮演重要角色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如何通過數字內容打造產業集羣、創新產業生態成爲區域發展的重要命題。廣澤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文龍在主題爲“打造京津冀數字內容產業圈”的演講中表示,科技的發展、政策的扶持、創新的驅動將會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的聚集,繼而實現區域產業佈局。

陳文龍稱,在數字化的大背景下,生產、創意、人才儲備、營銷推廣構成了完整的產業結構。目前,數字內容產業呈現出積極向上的發展趨勢,京津冀協同發展機制也爲實現整個數字內容的佈局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從產業發展特性來看,陳文龍認爲,應通過高端產業資源引領,在區域內實現整個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推進平臺、技術、資源和政策利好的轉化,最終實現創意創新成果的空間應用、場景應用、技術應用,以及向傳統行業滲透的應用。

據陳文龍介紹,具體來看,集團希望在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個區域內分別建設不同的產業服務平臺。利用北京的人才資源和創意高端資源建設數字內容創意投資平臺;利用天津的高端院校聚集優勢和人才培養優勢建設數字內容人才培養平臺;而石家莊市依託裕華區便捷的交通,健康發展的產業集羣,人才高校的集羣,形成了初具規模數字內容衍生品產業鏈平臺。

他表示,未來希望在全國實現數字內容產業圈,培養數字內容產業人才。而石家莊將會在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新京報記者 趙昱

■ 平行峯會

區域崛起

未來多元城市 關鍵在於資源、優勢、網絡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5週年之際,如何更好地構建多元的城市發展格局呢?在“區域崛起 打造多元未來城市”平行峯會上,來自機構、院校、企業以及媒體的資深人士對上述議題進行了觀點分享。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主任楊開忠表示,要實現區域崛起,打造多元化的未來城市格局,最關鍵是提升地方品質。

提高地方品質,做好公共服務工作,才能更好地引進產業,才能留住人才。新華社瞭望智庫副總裁張超透露,在調研中發現,早先大量北京的企業轉移到河北省高碑店,但是人才流失嚴重,人才流失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地方品質不能迎合人才需求。

對於如何打造多元的未來城市格局,世茂華北公司京冀公司總經理袁海濱認爲,關鍵在於資源、優勢、網絡,網絡不是我們認知中的互聯網,而是鏈接,關注城市周邊的一些經濟體和經濟點,並實現互動與融合。復地產業發展集團北京公司執行總經理袁楓朝則認爲,建設多元的未來城市,要以產爲基,以人爲本,以城爲體,圍繞這個基本體開展多元化的轉型升級。

作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重要部分,石家莊裕華區如何抓住機遇?國瑞置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助理、副總裁李斌表示,對裕華區的未來發展來說,人才吸引很關鍵,改革開放的思想也很重要,要在營商環境上下功夫。他建議用科技、用智能智慧打造裕華區,用雲計算、大數據來賦能行政管理,提升行政效率。

對於一個城市抑或是一個區域的崛起來說,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新形勢、新機遇下,裕華區如何實現產業的快速發展?

首都師範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北京城市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呂拉昌表示,如果能在戰略新興產業裏站穩腳跟,形成集羣力量,地方振興纔有希望。

對於石家莊或者是裕華區來說,如何定位自己的戰略新興產業?呂拉昌指出,石家莊發展戰略新型產業是有優勢的,這個優勢就是距離北京非常近。北京有大量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出了許多專利,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這些專利和成果在哪轉化是個問題。

呂拉昌認爲,石家莊或者是裕華區可以作爲戰略新興產業的一個轉化基地。此外,呂拉昌建議石家莊與中關村實現對接,有可能會在新一代戰略新興產業分工中佔有一席之地。

楊開忠認爲,裕華區因爲距離雄安新區近,要錯位發展。此外,石家莊未來還可以作爲雄安新區科技轉化的製造業基地,發展先進的製造業。 新京報記者 段文平

經濟轉型

做好產業 需要新思維、新模式、新服務

在“經濟轉型 新商業點燃新引擎”平行峯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就經濟轉型、新商業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與碰撞,共同爲助力石家莊裕華區的發展拓寬思路、出謀劃策。

作爲國務院批准的省會發展的重點區域,裕華區把握先機、贏得主動,在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優勢上,制定了“3+1”產業發展規劃。問題在於,裕華區如何通過產業聚集,發展實現省會最年輕主城區的“高地效應”?

“思考城市的發展和定位,要把城市硬件設施的規劃、佈局、建設,按高標準、高起點對接、提升,這是打造一級環境,吸引國內外客商、人才聚集的重要方面。”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國力如此表示。

基於此,高國力指出,目前石家莊裕華區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根本還在於要提升城市的軟性服務。具體方面,可往“三化”(人性化、精細化、國際化)發展。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立的時代浪潮下,石家莊迎來了城市發展的新機遇。在此背景下,中聯智創創始人曹志國指出,目前石家莊裕華區已具備較好的商業氛圍,但在產業氛圍上還有待提升。

“做精一個產業太難,需要的要素很多,先做成一個大產業,依靠市場、政策、資本等要素,慢慢優化。”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新思維、新模式和新服務,還需要很多時間。

在裕華區的發展中,中經聯盟祕書長陳雲峯強調樓宇經濟的作用,“城市最重要的是產業,而產業必須要有容器,樓宇發揮了這一功能。”

在他看來,樓宇經濟承載的就是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隨着房地產高速發展,硬件得到改善後,裕華區需要加強軟件服務方面的支持力度。

那麼,裕華區如何將以樓宇經濟爲代表的新商業,打造成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新引擎?

對此,戴德梁行北中國區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郭曉勇就如何把完整上下游產業鏈帶入樓宇經濟進行了分析。

郭曉勇建議,裕華區在吸引企業進入樓宇的過程中,還需要思考如何在空間層面上構建產業生態鏈,“不是單棟樓,而是在整個區域內有幾棟樓,把更多產業匯聚起來,構建生態環境。”

在高國力看來,裕華區在發展中,應處理好生產性功能、生活性功能和生態性功能的合理比重,從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在這一過程中,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基於此,陳雲峯建議,裕華區在未來發展規劃中,可對標粵港澳一些地區,發現、引進、培養並扶持一批企業。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創新賦能

“文創+科創” 挖掘資源打造特色名片

文創與科創究竟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它們又如何爲城市發展賦能?在“‘文創+科創’ 創新賦能城市價值”平行峯會上,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就上述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要傳承傳統文化基因,也要注重創新。”北京華文益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潘紅權指出,文化衍生品的誕生是文化傳承的體現,而文創產業的出現是科技賦能文化衍生價值的成果。潘紅權建議,“裕華區可以通過開發新的文化項目,從喫、住、行,從教育、娛樂、康養等方面塑造出裕華區的文化特色,吸納本區域以及附近區域的人到這來旅遊,促進文旅產業的發展。”

文化與科技的碰撞在爲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着一些隱憂。則泰集團總裁侯坤指出,當有的人價值體系、世界觀、人文觀、審美觀等思想因素無法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就會產生困擾。

如何解決科技帶來的隱憂?紫光集團副總裁、首席品牌官申小乙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解決人的問題。”藝術的普及也好,科技的發展也罷,都是以人爲出發點。通過數據的整合分析瞭解實際生活中的需求,不斷爲個人、爲企業搭建平臺,切實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如何發掘石家莊市及裕華區特有的區域魅力?對此,潘紅權分析認爲,當前,裕華區的優勢很明顯:一是教育資源及人才優勢,二是區域的經濟優勢。在文化衍生產業方面,應擴大文化的外延,實現多渠道全受衆的全方位覆蓋。

在發掘區域魅力的基礎上,又該如何發揮資源優勢,提升區域的影響力?侯坤指出,目前,中國的文創產業仍舊處於發力不足的狀態。在文化傳播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當下,找到自己的文化特色纔是讓文化產業站穩腳跟的重點所在。

中國木偶藝術劇院院長、北京永莊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趙永莊認爲,石家莊市裕華區具備打造文創、科技產業的營商環境和人文條件。其建議在區域內引進一流企業、高端人才和大品牌,並使其能夠在石家莊紮根。

在傳騎國際馬術創始人劉海濤看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外溢的產業與人才爲石家莊帶來了新機遇,促使其形成獨特的經濟發展模式。對此,申小乙表示,“目前京津冀地區最有優勢的產業是軟件、信息服務業以及現代服務業。”他認爲,未來石家莊市可以借力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的趨勢,促進優勢產業落地。 新京報記者 趙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