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在海洋中的許多動物,每年都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旅行”,旅程長達數千幹米,卻從不迷路,不管經過多長時間,它們總是能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從不迷失方向。出生後它會先在淡水河裏度過幼年時期,然後游到食物豐富的海洋中度過青少年時代,最後重新回到出生地產卵,養育下一代,在故鄉的河水中慢慢死去,走完生命的最後旅程。

  生活在海洋中的許多動物,每年都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旅行”,旅程長達數千幹米,卻從不迷路,不管經過多長時間,它們總是能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從不迷失方向。海洋動物究竟靠什麼來導航呢?

點擊查看原圖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藍色星球,70%的面積是海洋,海洋裏有許許多多的海洋動物,爲了繁殖後代,每到春季或秋季,這些海洋動物就成羣結隊地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個地方,年復一年,即使旅途長達數千千米,也從未迷失方向。

  在魚類中最典型的繁殖遷徙的例子是蛙魚。蛙魚是一種出生在淡水中的魚類。出生後它會先在淡水河裏度過幼年時期,然後游到食物豐富的海洋中度過青少年時代,最後重新回到出生地產卵,養育下一代,在故鄉的河水中慢慢死去,走完生命的最後旅程。

  蛙魚歸鄉產卵之路漫長而又充滿兇險,長達幾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的旅途不僅要逆流而上,耗費大量體力,而且還要越過堤壩、瀑布等障礙,躲過黑熊、老鷹的捕食,因此許多蛙魚在歸鄉途中或耗盡精力,或成爲黑熊、老鷹的美餐,然而蛙魚並不因此改變方向,故鄉彷彿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讓蛙魚歷盡千難萬險也要回去。

  1988年,科學家通過深水攝像技術觀察到了大白鱉的生活狀態。從而確定大白鱉每年也會進行“南北遷徙”。科學家在加利福尼亞附近海域選擇了一條懷孕的大白e作爲研究對象,併爲它取名迪普芬。經過對迪普芬的長期跟蹤觀察,科學家發現,迪普芬平時生活在加州附近的淺海,快要生產的時候,迪普芬長途跋涉來到3800千米以外的夏威夷海域生下幼鱉,然後在生下幼鱉的四個月之後,游回它之前生活的加州淺海。科學家由此得出結論,大白鱉的南北遷徙,可能是由於雌性大白鱉更傾向於獨自在遠離近海的南方產下幼鱉。

  還有一種海龜,它們在海灘上出生,然後回到大海里生活。長大之後,在每年白多月至6月,又從海里游回它們出生的海灘,它們在海灘上戀愛、結婚,在沙坑裏生下蛋,埋好,經過兩個月的孵化,小海龜破殼而出,走向大海,從此追波逐浪,以海爲生。成年後,這些當年的小海龜再回到原來的出生地生兒育女,重複着父輩的生活軌跡。

  熱帶魚也是這樣,剛剛孵化時並不會游泳,經常會被熱帶洋流帶人到數十千米以外的地方。但在它們學會游泳後,總是能夠非常準確地返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這些海洋動物遷徙的路程那麼遙遠,卻總是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地,它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點擊查看原圖

  特別的導航

  科學家認爲,生活在海洋中的衆多遷徙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助航設施”,利用這些“助航設施”,海洋動物每年可旅行數千千米。它們以河月!、海岸線和其他可視界標做導航,有的還運用“感覺導航”—通過特殊的嗅覺和聽覺指引它們抵達目的地。當然這兩種技能並非總能同時運用。

  然而上述說法卻無法解釋企鵝的遷徙。南極大陸終年被冰雪覆蓋,沒有任何可視界標做導航,然而企鵝卻從不迷路,它們辨認方向的本領就像GPS那樣準確無誤,這又是爲什麼呢?或許就如生物學家拜樂所說:“我們踏破鐵鞋剛剛找到了一個問題的答案,馬上就會又冒出4個新的問題。”或許這就是研究的樂趣所在吧。

  滿天飛舞的北極燕鷗又到了遷徙季節,不知它們不遠萬里的飛行靠什麼導航定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