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讓

如果說有的城市可以讓世世代代生活其中的人們不願意離開,那麼西安一定是其中之一。這裏似乎存在一種奇怪的“磁場”:十三朝在此建都,每一段王朝的興衰都爲這個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行走在西安,不用翻閱史書,也無需專程探尋遺蹟,就能瞭解這片土地。因爲這裏的衣食住行就穿梭在厚重的歷史中。一街一巷,一瓦一隅,一個名字,抑或是一個詞彙,都是凝固的記憶。

©blog.niralbhavsar.com

在西安,美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陝西人把“喫”稱爲“咥”(die二聲),通“咬”字,這一叫法源自周朝。陝西人講究吉利,“咥”字也有着亨通的美意。相比於“喫”,“咥”有着更加酣暢痛快之勢。“咥”在西安人的一日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如從一頓熱氣騰騰的早飯開始瞭解這兒的飲食文化。

清晨的西安,街巷裏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小商販們將自己的貨車停在固定的位置,將各自帶來的貨物、蔬菜擺出來,搭建起“早市”。早市的面積通常不大,卻能夠容納上百個攤位和數不清的貨品。

©thechihuo.com

在這裏可以品嚐到最正宗、最接地氣的胡辣湯、豆腐腦、肉夾饃、豆漿、油條、燒餅、菜盒、煎包等幾十種類別的早餐,通常只需要幾塊錢就可以喫得很飽。早市的攤點分佈於各個片區,每個片區的人們都有自己鍾情的那一個“早市”。早市大多從6點開始,至8點30左右結束。到了西安,不妨問一問住處附近的居民,趕一次古城熱鬧豐富的早市。

©you.ctrip.com

肉夾饃可以算是西安傳統美食的一大標籤,但來西安喫肉夾饃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去回民街。事實上,西安的肉夾饃大都是用臘汁肉,也就是豬肉做的,因此回民街的肉夾饃並不是西安人眼中最典範的肉夾饃。除了臘汁肉夾饃外,西安的夾饃種類極其豐富:老潼關肉夾饃、蛋菜夾饃、土豆片夾饃、擀麪皮夾饃、籠籠肉夾饃、花幹雞蛋菜夾饃、烤串炸串夾饃……坐實了西安“饃都”的稱號。

臘汁肉夾饃店:秦豫、子午路張記翠華路店、王魁肉夾饃

蛋菜夾饃店:老金家蛋菜夾饃

泡饃©baike.sogou.com

泡饃,是與肉夾饃勢均力敵的存在。泡饃實際是煮出來的,它還有個分支,叫小炒。泡饃和小炒,味道區別很大,泡饃鮮美,小炒因加入了西紅柿等時蔬則偏酸辣。

小炒©zhihu.com

喫泡饃有着非常多的講究,特別是掰饃,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文化。饃需要掰成豆粒大小,不可以成塊或者成沫,更不建議選擇以機器切得規整的饃,規則的形狀很影響入味程度,口感會差很多。最好是每個饃粒都十分均勻,但對於一般人來說,要做到這種程度,是一件比較耗時耗力的事情,所以聊着天掰半個小時的饃在西安還挺常見。

©digitaling.com

摔碗酒原本是陝西嵐皋縣接待貴客的一種儀式,如今卻意外地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體驗。雖然西安人對此不以爲意,但遊客們卻樂此不疲。把倒滿酒的碗舉過頭頂,許下美好的祝願,然後將酒一飲而盡,將碗用力一摔,實在是痛快。碗落地發出清脆的聲音,意爲“碎碎(歲歲)平安”,同時也意味着摔走晦氣,摔來福氣。碗中盛的是米酒,香甜醇美,度數也比較低。

陝西省西安市永興坊(大門進右拐)

5元 / 碗

西安美食也有精緻的一面,甜品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毛筆酥,又稱爲“妙筆生花”,採用高筋麪粉、蛋清、肉鬆餡和水等原料製成,形似毛筆尖,甚至可以數得根根鋒毫。毛筆酥是一道甜品,也算是陝菜中的一道“意境菜”,通過栩栩如生的造型來彰顯陝西美食的文風古韻。

©wandougengmifan.blog.sohu.com

三秦美食衆多,但喫到九分飽時,不妨留出一分給陝拾叄。羊肉泡饃、肉夾饃等食物喫多了難免油膩,這時,一口冰淇淋便能夠重新激活味蕾。陝拾叄是一家西安特色的甜品店,順着回民街一路向北,道路盡頭那個古樸又端莊的中式小樓就是目的地了。

©sohu.com

在這裏可以喫到醪糟味、油潑辣子味、戶太八號味、秋葵味、冰峯味、豆腐味等口味的冰淇淋,味道竟然很不錯。冰淇淋的原料是應季的,一年四季不盡相同,甚至每一年都不太一樣。各式各樣的新口味,能讓食客永遠保持新鮮感,所以無論是遊客還是本地人,都喜歡來此大快朵頤。沿着小樓上去,可以在二樓喝杯茶,或是在樓頂吹吹微風,俯瞰回民街的車水馬龍。

©travelanguist.com

嘗過了美食,再來體驗西安旅行中另一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妨留出一天,穿行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走在西安街巷中,無意間觸碰的一磚一瓦,都容易讓人產生一種穿越的感覺,在某個瞬間走進古詩辭賦中的意境。

在西安散步是一件美麗的事情,落日餘暉勾勒着城牆的邊影,寬闊平坦的道路放緩行者的腳步。而順城巷,無疑是最合適走路遊玩的巷子之一。

©xaecong.com

順城巷環繞着古城牆,編織着這個城市大大小小的故事。這條長約13公里的古巷,貫穿着書院門、碑林、湘子廟、東嶽廟,臥龍寺、董仲舒墓等歷史遺蹟。從書院門開始,西邊有屹立百年的寶慶塔,東邊至書法聖地碑林,中間是關中書院。道路兩邊的店鋪有文房四寶、古董文物、玉器寶石,還有匠人在店門前製作毛筆。巷中常有奏壎者,古香古色,氤氳着文人墨客的氣息。

©yhouse.com

但順城巷又不只有這般古味:近年來,年輕人也成爲了這條巷子的主角之一。古玩的新奇,手工藝品的精妙,民宿的故事,小酒館的歡聲笑語,搖滾樂的血液,各種年輕元素在巷子中交織碰撞。

©you.ctrip.com

夜晚閒暇時分不妨去看上一場城牆下的即興演出。午夜的南門附近,總能聽到吉他彈唱的歌聲。聽歌的人絡繹不絕,人們在簡單的和絃中,享受這一刻的愉悅沉靜,還時有合唱的歌聲迴盪在六百年曆史的城牆門洞下。城牆的庇護彷彿給居民們帶來了一種“長安”的心境,人們穿行於大街小巷中,晨練,上班,下課,聽戲……歷史之城的生活感,大抵如此,一直延續。

夜晚爲西安施上最迷人的粉黛:流光溢彩的鐘鼓樓,光影中川流不息的街道……此時便是前往粉巷的最佳時機。

©china-hotels.ws

粉巷位於南大街,來歷衆說紛紜。一說粉巷以賣胭脂得名,離得很遠就能聞到馥郁的胭脂味道;二說粉巷是皇帝選妃子的街道,當時每年粉巷都住滿了進城等待被選的妃子。類似的傳聞還有種種,但時至今日粉巷已經發展爲一個不夜的街道、娛樂的聖地。

©mafengwo.com

燈火交織的繽紛夜市,穿插其中的德福巷,喝酒看球的人羣,聚集起城市夜晚的活力,偶爾也會有夢迴大唐“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的感受。

作者|OH

圖|OH,部分來自網絡

內容未經允許一律禁止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