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

2011年,作爲紐約最知名餐廳之一的“ParkAvenu”推出了一道秋季新品菜——“戰利品(Spolis)”,這道菜由藝術家邁克爾·拉科維茨(Michael Rakowitz)特別設計,他將由紅棗糖漿和芝麻醬做成的伊拉克甜品與美國鹿肉搭配,兩者的結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盤子裏優雅地解決了一場外交僵局。然而,菜餚美味但喫起來並不一定順心:用來盛放這些美味的盤子來自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的個人收藏,其中一些是拉科維茨在易趣上從美國士兵和伊拉克難民那裏購買的“戰利品”。鮮明的反差、挑釁的意味,這位有點“剛”的藝術家正在用他特有的藝術形式表達着自己對社會和戰爭的思考。

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

Michael Rakowitz,(portrait) with The invisible enemy should not exist (Northwest palace of Nimrud, Room N),2018, Photo John Nguyen/PA Wire,Courtesy Whitechapel Gallery

邁克爾·拉科維茨(Michael Rakowitz),1973年出生於美國。拉科維茨作爲一個猶太裔伊拉克人家庭的孫輩,他的爺爺奶奶於1946年逃往美國。因此,拉科維茨的作品常以探索自己的祖籍國爲主題,從《敵人的廚房(Enemy Kitchen)》(2003年至今)里拉科維茨充滿激情地講述了芝加哥地區戰爭退伍軍人和伊拉克移民之間通過“敵人的廚房”建立的聯繫,試圖在伊拉克創造一個通過烹飪以及人們之間的談話來獲得感官體驗的平臺。

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

Michael Rakowitz, Enemy Kitchen, 2003–ongoing, documentation from 2012.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Rhona Hoffman Gallery, Chicago

拉科維茨從小就渴望通過蒐集各種小物件來從中獲得信息。在狂熱的棒球迷父親的影響下,拉科維茨小時候收集了大量的棒球卡和紀念品。當年得知約翰·列儂被殺時,他便開始收集甲殼蟲樂隊的專輯,包括像披頭士樂隊在1970年發佈的《Let It Be》。在這支樂隊開始分崩離析之時,他又開始沉迷於在那些錄音帶中尋找樂隊分離的跡象。而“收集癖”的特殊愛好,促使了拉科維茨在2010年被邀請在耶路撒冷開展一個名爲《分手(The Breakup)》的項目,他決定利用披頭士樂隊的解散間接敘述這座城市的歷史:啓蒙運動是如何被瓦解並分裂成四個獨立部分的。在拉科維茨的每一件作品中可以看到,歷史片段不僅僅是一個物理對象,而是一種充滿神祕感的信息形式,以不同尋常的方式模糊了歷史。

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

Michael Rakowitz,The Breakup,2010-ongoing,Installation view,Photo John Nguyen/PA Wire,Courtesy Whitechapel Gallery

拉科維茨的作品從構思到結論,都充滿了不確定性。1946年,拉科維茨的祖父與家人一起在伊拉克被流放。像許多伊拉克猶太人一樣,他們被迫留下了近半個世紀的遺產。2004年至今,拉科維茨爲了重振祖父的進出口生意,他嘗試了一個名爲《迴歸(RETURN)》的項目,他從伊拉克運來大量的伊拉克椰棗,由卡車運往邊境,然而途中遇到了許多官僚主義的障礙,導致拉科維茨最終不得不決定通過快遞公司DHL從敘利亞空運一小批貨物。結果卻導致了長達三週的延誤,這些棗子在運輸途中腐爛了,再也沒有到達它們最終的目的地——布魯克林。這段艱難卻極具意義的旅程體現了拉科維茨在其職業生涯中一直在思考的一系列理念:戰爭暴力的破壞或抹去了文化認同,以及複雜、模糊的文化起源和大規模的人類悲劇。

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

RETURN, 2006, Brooklyn, Davisons & Co.,by the artist's grandfather.© 2019 ArtAsiaPacific

46歲的拉科維茨在過去的17年裏建立了國際藝術界的聲譽,他的作品融合了他作爲具有伊拉克猶太血統的美國人背景,具有社會和政治觀察的行動主義特色,並與流行文化搭構奇怪荒謬的聯繫。 坐落於英國倫敦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之上的英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可以說是西方傳統藝術的朝聖之地。廣場上的紀念碑和雕塑更是其獨特的歷史遺產,其中矗立在廣場東北角的“第四基座” (Fourth Plinth),在空置150年後由英國皇家學會於1998年發起委派藝術項目,自此以後這座基座上不斷呈現着新的公共藝術作品。而在2018年,“第四基座”上擺上了邁克爾·拉科維茨(Michael Rakowitz)的作品《看不見的敵人不應該存在(The Invisible Enemy Should Not Exist)》,這是一座石雕像的複製品,名爲“拉瑪蘇”(lamassu)。

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

Michael Rakowitz,The,invisible enemy should not exist,2018,Fourth plinth,Middle Eastern Packaging and Newspaper

2015年,ISIS武裝分子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活動,他們甚至鑽進了公元前700年的雕塑中並拍下了這一過程。這場破壞活動還包括焚燒書籍、洗劫摩蘇爾博物館和其他機構,以及伊拉克最珍貴的古代文物。這件擺放在“第四基座”的作品,拉科維茨使用了1萬多個伊拉克棗糖漿空罐,以複製品的形式重新向大衆展示了它的幽魂,作品明亮的顏色在倫敦陰沉的天氣中閃閃發光,並與丟失的原石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

Michael Rakowitz, The Invisible Enemy Should Not Exist, 2017, maquette proposal for fourth plinth commission.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Rhona Hoffman Gallery, Chicago; photograph: James O. Jenkins

拉科維茨的作品既涉及遙遠的過去,也涉及因地區和全球衝突而造成的,主要表現在美國2003年入侵併佔領伊拉克造成的一系列現象。他運用了多種多樣的媒體,從視頻、雕塑到社交媒體,探索殖民、戰爭和散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更廣泛的歷史潮汐,照亮了當今社會個人和集體敘事交織在一起的豐富而痛苦的空間。

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

Michael Rakowitz, The invisible enemy should not exist (Northwest palace of Nimrud, Room N), 2018 (detail), 13 Reliefs: Middle Eastern packaging and newspapers, glue, cardboard, wood, dims variabl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paraSITE》(1998年至今)被視爲拉科維茨社會實踐的作品。這個項目的靈感來自巴勒斯坦難民用來重建被以色列人推倒的房屋的碎石,以及拉科維茨在約旦居住期間對貝都因人每晚根據沙漠的風向改變帳篷形狀的觀察。

拉科維茨曾經有一次回到美國,看到了一個無家可歸的人睡在某個建築物的通風口下,用暖氣系統取暖。這個現象引發了他的深思,因此,他在紐約和波士頓爲無家可歸的人設計了定製的充氣庇護所,可以連接到那些通風口,利用風力爲流浪者提供了一個溫暖的住所。直到現在,拉科維茨仍然會在每年冬天做“paraSITE”項目,在某種程度上,它與更廣泛的社會問題產生了共鳴。

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

Michael Rakowitz, Bill S.'s Shelter with Twelve Windows, 1998, from the "paraSITE" series, mixed-media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Courtesy: the artist

最近拉科維茨拒絕參加2019年惠特尼雙年展的舉動又一次引發討論。惠特尼雙年展被認爲是美國最負盛名的當代藝術展覽之一,對許多新興藝術家或被忽視的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來說都是一個福音,通常會爲參展藝術家帶來轟動效應。而惠特尼博物館的董事副主席沃倫·B·坎德斯(Warren B. Kanders)的公司——“Safariland”卻在製造催淚彈和其他軍用產品,用來對付美墨邊境尋求庇護的難民。這與拉科維茨一直以來的反戰理念嚴重相悖,他稱坎德斯的公司爲“有毒的慈善事業”,並以拒絕參展的行爲表達了他的嚴正態度。

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

Michael Rakowitz's installation, The Lord, The Homeland, The Leader (Strike the Empire Back series) at the Tate Modern, London 2010.

“人們轉身離去,但我不得不看”,出自於披頭士《Let It Be》裏的一句歌詞,像極了拉科維茨的藝術觀念,這位有點“剛”的捲髮大叔還在用藝術堅守着那些需要重建的歷史和正處於苦難的人們。

近期展訊

邁克爾·拉科維茨(Michael Rakowitz)

白教堂畫廊(Whitechapel Gallery)

2019年6月4日 - 2019年8月25日

- E N D -

這位捲髮大叔的藝術有點“剛”

▼點擊閱讀原文探索更多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