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典重映獲追捧 國產新片受關注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在舉行,今年恰逢新中國七十華誕,圍繞這一主題,本屆上影節策劃了“光影記憶,時代經典”特別展映單元,14部反映了70年來中國發展歷程和社會風貌的國產影片悉數登場。而在電影院之外,《解放了》《攀登者》等“獻禮片”也一一亮相。這些影片陣容鼎盛,題材各異,以不同角度反映新中國70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受到不少觀衆關注。

14部國產經典登陸獻禮單元

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特別展映單元,《三毛流浪記》《家》《羊城暗哨》《黃寶妹》《聶耳》《生活的顫音》《陳毅市長》《三峽好人》《青春萬歲》《白毛女》《霓虹燈下的哨兵》《廬山戀》等14部反映了70年來中國發展歷程和社會風貌的經典國產影片逐一重映,讓更多觀衆重溫影史經典。此外,在昨日舉行的“光影七十年·共築強國夢”中國電影產業高峯論壇上,影視人齊聚一堂,共同回望70年影視發展偉大曆程。

星光熠熠,影片數量再創新高

6月15日晚,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開幕。被稱爲“亞洲第一紅毯”的開幕式紅毯上星光熠熠。

當晚,本屆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紀錄片電影、動畫片單元評委悉數亮相。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影片主創親臨現場,《攀登者》《解放了》《上海堡壘》《南方車站的聚會》《被光抓走的人》《冰峯暴》《緊急救援》《偉大的願望》等劇組人員亮相。

今年,亞洲39個國家和地區的1772部電影報名參加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數量超過歷屆。

金爵獎評委稱評審標準是藝術

今年金爵獎將於6月24日晚頒出,本屆評審團評委會主席由土耳其著名導演、編劇努裏·比格·錫蘭出任,成員包括意大利導演保羅·傑諾維塞、俄羅斯導演小阿列克謝·日耳曼、印度導演拉吉庫馬爾·希拉尼、墨西哥製片人尼古拉斯·塞利斯和中國演員王景春、趙濤。

在昨日舉行的主競賽評委會媒體發佈會上,本屆主競賽評委會主席努裏·比格·錫蘭表示自己非常喜歡中國文化,“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始於電影,特別是賈樟柯的電影,我非常喜歡。”

另一位主競賽評委、印度導演、編劇拉吉庫馬爾·希拉尼表示,感受到這裏的電影氛圍非常濃郁,也看到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希望未來能夠在電影合拍上與中國電影人展開合作。

評委保羅·傑諾維塞則闡述了自己評判電影的標準:“我只有一個標準,就是藝術的標準,我自己喜歡的是有非常強的視角來講特別羣體的人的故事,但我們評委之間會有討論,會進行調和。”

《攀登者》真實還原珠峯原貌

戲裏戲外兩代“攀登者”同框齊聚

6月16日,電影《攀登者》在上海電影節舉行新聞發佈會。出品人任仲倫、監製徐克、編劇兼導演李仁港、編劇阿來及領銜主演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何琳、陳龍、劉小鋒、曲尼次仁、拉旺羅布悉數亮相。活動現場還播放了一支“登峯時刻”短片,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中從各行各業到每個普通人不斷攀登不斷追夢的進取精神。

活動現場還邀請到曾參加1975年登珠峯行動的桑珠、夏伯渝兩位前輩,他們分享了許多不爲人知的登山小故事。戲裏戲外兩代“攀登者”同框齊聚,場面十分動人。桑珠坦言:“1960年中國登山前輩登頂珠峯的事蹟與精神,給了我們1975年再次登頂珠峯的決心和動力,完成了中國人自己勘測珠峯高度的任務。”夏伯渝坦承:“作爲1975年登珠峯的登山隊員之一,很遺憾我沒能登頂,並失去雙腿,但我那顆登頂的心與攀登精神一直沒有熄滅,不斷爲登頂珠峯做訓練,終於在2018年成功登上頂峯。”

電影《攀登者》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峯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該片是第一部真實還原珠峯原貌的國產商業片。

發佈會現場,影片監製徐克表示,《攀登者》的出現是國產商業類型片的一種全新嘗試,故事真實感人。而再度與徐克聯手合作的李仁港則透露,拍這部電影可謂時間緊、任務重:“接到任務是去年8月,後來才知道今年國慶檔就要上。再加上這種題材只能在冬天拍,幾乎是我籌備時間最緊張的一部電影。”

在回憶起拍攝點滴時,吳京透露,爲了演好角色,自己專門去高原體驗登山隊員的生活,冒着嚴寒在珠峯大本營過夜。

章子怡則坦言,剛開始接到劇本看到很多氣象上的專業術語,腦袋都是懵的,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如果有好奇心,那就對了。拍攝這部電影,我體會到了很多東西,也許一輩子都沒能爬到珠峯的頂端,但你心裏一定要有一座山,那就是你的人生目標。”

胡歌表示自己一直很喜歡登山,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在西藏,自己登上了海拔6000多米的高山,當時內心充滿了收穫的滿足。他認爲,登山最震撼的並非登頂的那一刻,而在於登山的每一步:“透過這次拍攝,我對人和自然的關係有了更深的認知,登頂並非人類征服了自然,而是自然接受了人類。”

《解放了》聚焦戰爭中的小人物

鍾漢良週一圍郭麒麟不懼辛苦

由韓三平任總策劃、李少紅任總監製及總導演、常曉陽任導演的戰爭題材電影《解放了》昨日在上影節舉行發佈會。

這部影片講述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國民黨50萬軍隊圍困於平津地區、總攻在即時,解放軍炮兵連長蔡興福,偵察兵馬寶樹、廖楓,炮團實習參謀葛貴忱四人小組臨危受命,喬裝潛入天津城……韓三平和李少紅表示,這部電影主要聚焦戰爭中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和細膩情感,通過訴說他們的故事,將觀衆帶回歷史年代,追念先輩,銘記歷史。

談及拍攝時難忘的事情,鍾漢良被封爲“最費錢的人”。原來,由於動作太過激烈,他在拍攝過程中磨壞了七八雙皮手套。週一圍飾演的炮兵嗓門大,經常在片場喊得口乾舌燥,整天保溫杯不離手,獲封“養生達人”。郭麒麟則自曝經常被吊在半空中,一吊就是大半天:“從午飯到晚飯都在上面解決了。”辛苦的拍攝和優良製作,令這部影片期待值大增。

多種題材新片輪流亮相

喜劇電影《偉大的願望》

彭昱暢被調侃“只用喉結演戲”

6月15日,由《前任》系列導演田羽生執導的喜劇電影《偉大的願望》在上影節舉行發佈會。當晚,田羽生攜主演彭昱暢、王大陸、魏大勳集體亮相。

發佈會現場,幾位主創輪番上臺。對於在電影中幾乎全程“葛優躺”的彭昱暢,王大陸和魏大勳頗多意見。由於久臥病牀,彭昱暢被魏大勳現場調侃“只用喉結演戲”,但現場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在電影《偉大的願望》拍攝階段,彭昱暢爲完美詮釋角色,不惜被扔在大海里“死”漂7次、以各種姿勢被摔17次、被綁在輪椅上用吊車倒掛8次……這使得現場觀衆感慨:“曾經在《快把我哥帶走》裏實力坑妹的彭昱暢如今也被真兄弟坑得體無完膚。”對此,彭昱暢坦言這是自己非常喜歡的一個角色,並拍胸脯保證影片絕對有笑有料有淚。

電影《偉大的願望》導演田羽生曾成功打造《前任》三部曲,在商業票房與口碑之間取得雙豐收。談及此部電影的創作初衷,田羽生表示希望能用符合國情的鏡頭語言,講述一個讓廣大影迷朋友都能產生共情的故事。

據悉,影片將於7月18日在全國上映。

科幻愛情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

辛芷蕾成包貝爾“機器人女友”

6月15日,科幻愛情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開機發佈會,導演郭在容攜主演包貝爾、辛芷蕾、魏翔、梁丹寶等亮相。

2008年,一部治癒系愛情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橫空出世,風靡整個亞洲。11年後,導演郭在容執導中國版同名電影,講述一個外表可人卻具有怪力的機器人野蠻女友(辛芷蕾飾),與普通人方元(包貝爾飾)跨越重重阻隔,上演一場奇幻愛戀的故事。

影片預計2020年與觀衆見面。郭在容坦言,要打造一個比“野蠻女友”更精彩的角色。

包貝爾表示,看劇本時發現男主角在戲裏經常受女友欺負,希望在拍戲時自己能少遭點罪,辛芷蕾則笑言“會盡量下手輕點”。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格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