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寧寧

來源:新聞實驗室(ID:newslab)

【按】今天刊發的這篇投稿,揭示的是大學校園裏的一個常見現象:大學生以低廉的價格“出賣”自己的隱私信息,而促成這種交換的,往往是急於獲得一些贊助經費的大學社團。商家利用大學生的弱點,獲取了大量個人信息,且存在被轉賣和泄漏的隱患,其中的問題和風險應當引起重視。

——新聞實驗室主人 方可成

∙ ∙ ∙ ∙

如今,大學校園的食堂外、校園主幹道上,時常擺着幾頂帳篷——多是學校社團裏接的贊助:社團批場地拉人頭,商家擺帳篷開講座。“辦商業保險領小檯燈!”“你幫我們搞100張信用卡的業績,我直接給你們萬元現金贊助辦活動。”“登記姓名電話,xx化妝品/食品免費試用/喫。”……

一般來說,高校社團的資金來源主要分爲兩種,一是學校提供的經費報銷,二是通過“拉贊助”得來的物資費用。報銷只佔活動開支的部分,一年中學校根據給社團活動的總預算,再根據每個社團辦活動所需費用來報銷。

贊助的形式很多樣,但如今越來越多的贊助都集中於一個點:用錢換個人信息。也即,贊助商提供並不多的費用,社團負責收集儘可能多的學生個人信息。以下是幾種涉及學生信息填寫的贊助形式:

1.  教育機構的講座/沙龍

將有意向報班學習的學生帶去聽機構的宣傳講座/沙龍,可得到幾十元的人頭費。宣講最後無一例外會讓在場學生們留下自己的姓名、電話、年級等等。

一位在出國留學類機構工作的市場部負責人近期同筆者交談時透露道,每拉一個學生入學,機構會給負責人佔學生所交學費15%到20%的提成費。如果一個學生所交學費是一萬元,那麼相應會得到1500元上下的獎金。這是這些校園代理、市場部專員重要的工資組成部分。相比於他們得到的回扣,產出與投入比高得誘人。而據另一位在CFA相關培訓機構做校園代理的學生說,做成一單會有3、4000元的收益。

2.  在學校裏擺外場發“福利”

有時是教育機構,有時是食品飲料或化妝品公司,他們讓學生填完姓名電話再領產品。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當付出的代價是個人信息時,似乎沒有多少人在意了,反倒覺得自己撿了便宜。

當然,這些“領福利”的外場也考驗了學生們的個人經濟能力和隱私意識高低。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更容易被小恩小惠打動,對活動信息不仔細閱讀的學生往往不知道要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3.  App刷單、註冊

這種方式往往存在於社團內部,因爲做刷單註冊類贊助時,學生基本領不到任何福利,所以只能發動社團內部成員。因爲社團資金不夠,不得不以幾塊錢一條個人信息的價格出賣個人隱私。

下面的幾份聊天記錄來自一些高校贊助羣裏贊助商發佈的信息。在一份贊助活動中,每填一個學生的姓名和電話聯繫方式,信息收集者就能得到幾塊錢的贊助費;再加上身份證號碼,能得到十幾塊錢。大學社團贊助羣裏,常有商家發佈註冊app、辦卡等贊助信息。你嫌費用太少不做沒關係,總有人願意接單。大學新生一年年湧入校門,尚未積累足夠社會經驗,也不甚瞭解個人隱私信息的重要性,宛如一茬茬待割的韭菜,給了商家可乘之機——單就來源而言,可獲取的學生信息是無盡的。

筆者所在地區幾乎所有高校的社團都做過此類贊助,也有些人接“私活”(與社團工作無關,靠個人能力獲取所需信息)賺錢。不僅如此,填寫信息的學生數量愈多,獲得贊助費也愈多。商家以此爲餌,換來愈來愈多的註冊量與業績。

12元/人的某網頁學生認證贊助,包括身份證號等信息填寫。

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贊助形式裏潛藏着個人隱私泄露危機。雖無確鑿證據表明商家將這些信息二次乃至多次販賣,但確實有很多同學發現:自己的號碼和其他信息被此前沒有接觸過的商家獲得了。

很多情況下,社團成員交出自己的個人信息,並非出於完全的個人意願,而是由於“工作任務需要”不得不做。社團前輩的“權威”性,讓部員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不敢質詢。而且,相關羣體理論顯示,相關羣體的消費行爲引起人們仿效慾望,影響人們對商品的選擇。如果身邊有不少同學參與社團信息填寫,也可能存在部分同學被人羣吸引而加入行列的情況。五塊錢一條換來填寫註冊app上的姓名電話信息,有人會覺得“太便宜,虧了”,而當價格上調至七元,便覺得“還行,可以接(贊助)”。區區兩元的價格上調,就能引起如此大的態度轉變。

大學生何以成爲了衆多商家的目標?

首先,這與商家性質密不可分。在大學投放廣告、開設外場的商家,多爲學校周邊商家、教育輔導機構以及食品護膚品等商家,此類商家目標市場人羣爲以大學生爲代表的年輕羣體,因而把火力集中對準大學市場。與此同時社團負責人也深知在這類商家面前往往會少碰壁,愈發重視與他們的合作,二者你情我願,合作機會自然增多。

其二,相較於費用較爲高昂的品牌宣傳(如請代言人、在廣告牌投放廣告等),直接在高校裏擺外場辦講座費用低廉,還能直接接觸到目標羣體,可謂一舉多得。

其三,大學生涉世未深,相較於小初高學生又有一定財務支配權,且處在相對寬鬆的大學環境,同樣利於用錢換隱私的商業模式的滋長。

大家都知道保護人身安全的重要性,但對個人隱私保護的理解就要淺得多。對於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們來說, 關心自己的信息安全尤其重要。

大學校園贊助裏潛藏的信息泄露漏洞,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生個體防範意識的加強,更是系統性的防護措施。學校要如何監管校園商家?商家在合理宣傳的同時,是否應當對於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作出更加明確的告知和承諾?一旦出現泄露學生信息的情況,是否應該負責?

六月份,不少學校社團已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換屆選舉,每個部門又要選出新一年的部長主席。是否有社團負責人可以在拉贊助的時候,對同學們的個人信息進行更好的保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