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韓國通訊運營商韓國通訊公司(KT)宣佈將在2018年12月首次進行商用5G信號發射,並將在2019年3月針對普通消費者進行商用化服務。

這也意味着,韓國將成爲全球首個進行5G商用化服務的國家。此前,該公司曾先後在平昌冬奧會、韓朝首腦會晤、雅加達亞運會等在傳輸、轉播及網絡服務上試驗5G技術。

相關機構預測,若5G能夠在韓國成功運行,將截至2030年爲韓國創造47.8萬億韓元的經濟效果,並大大推進韓國在第四次產業革命中的發展速度。

韓國三大運營商:從競爭到合作

根據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的計劃,韓國三大無線通訊運營商(SK Telecom、KT、LG U+)就2019年3月同時推出5G商用化服務達成一致,爲此,韓國於今年6月進行5G頻段拍賣,將中頻段3.5Ghz及超高頻段28Ghz同時向運營商進行分配。

同時,三大無線通訊運營商將相互協調通訊裝備採購、網絡構建及終端的採購等5G商用化服務的日程安排。

由此,韓國在5G業界,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其中包括,全球首個進行5G商用化服務的國家,首個由政府主導,統一國內運營商商用化時間的國家、首個將中頻段及超高頻段同時分配的國家。

據韓國KT經濟經營研究所的預測,若5G能夠在韓國成功運行,將截至2030年爲韓國創造47.8萬億韓元的經濟效果,並大大推進韓國在第四次產業革命中的發展速度。

韓國高麗大學政經學院李國憲教授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現階段中國、美國等正在主導全球5G產業的情況下,5G產業的重要性、以及韓國的迫切性,都使韓國政府促成了這樣的決定。”

“尤其是在AI、IoT、VR等新興產業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如果說這些新興產業是花朵,那麼以5G爲代表的網絡服務,則是培養花朵的土壤;比如現階段依靠於4G技術的VR眼鏡,由於受到網速的限制,帶上以後會有頭暈、不適的感覺,但依靠5G的VR眼鏡則能夠基本消除這類弊端;可以說,只有依靠於傳輸速度快出數百倍,且同時使用人數較多的5G網絡,才能夠使這些新興產業被更多消費者所接受。”李國憲解釋道。

同時,他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事實上,受到韓國國內市場規模的限制,韓國三大無線通訊運營商競爭異常激烈,在2011年推出4G網絡之時,三大運營商展開了過度的競爭,甚至一度導致對簿公堂,最終卻釀成皆輸的結局;這成爲韓國政府出面的重要緣由。”

一位瞭解5G行業的韓國通訊業界人士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此前統一三大通訊公司的意見過程中,也曾有過一些反對聲音,但當時的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官員則向運營商負責人反問,到底是韓國第一重要,還是讓韓國成爲全球第一更重要?並強調在全球產業的競爭中,需要集合國家的力量,來面對外界的競爭”,最終才促成了三大無線通訊運營商同時推出商用化服務的決定。

“可以說,韓國的5G產業,已經不單純是通訊運營商、或幾家裝備製造商的事情;而是韓國政府的一項巨大的國家戰略。”這位業界人士總結道。

業界人士補充道,“雖然現階段來看,考慮到手機終端廠商的進度,年內推出針對普通消費者的5G服務不太可能;但考慮到韓國國內對於5G產業‘彎道超車’的迫切,不排除以今年12月爲契機,率先在其他裝備實現商用化服務的可能性;爲此,三星等韓國國內裝備運營商正在以該日期爲目標,加緊進行相關研發。”

開放優勢資源

事實上,由於5G將對於新興產業起到帶動作用,並突破現有的技術瓶頸,5G早已成爲各大跨國企業的必爭之地,無論是全球的技術企業,通訊運營商,還是裝備企業,都早早投入到5G技術的研發當中。

此前,華爲在全球率先展示了首款3GPP標準的商用終端、高通也曾推出了符合3GPP標準的芯片、英特爾也在平昌冬奧會期間,在10個奧運場館佈置了22個5G鏈路。

而在一個國家發展5G產業的背後,並不是一家企業、或幾家企業的事情,而是需要衆多企業共同完成。

今年4月,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就5G設備的共享推出《新設備的共同構築及原有設備的共同使用方案》,將通訊運營商所擁有的基礎設備進行開放,以此節省設備構築成本。

根據這份方案,韓國三大無線通訊運營商將共同構築通訊管道,並在總面積1000㎡以上的房屋中共同構築通訊設備,並將此前KT所擁有的電信柱、光纜等基礎設施向其他企業開放。

對此,韓國政府預計,若這套方案能夠正式得以實施,每年將爲通訊運營商降低400億韓元的設備成本。

與此同時,通訊運營商通過資源共享擴大生態圈的嘗試,也正在悄然進行。本月6日,韓國KT宣佈在首爾設立首個基於5G最新標準終端間連接能力的KT 5G開放實驗室(KT 5G Open Lab),並針對合作伙伴提供KT API Link服務,幫助合作伙伴運用5G平臺進行技術組合與開發。

KT方面表示,將於年內在韓國開設2家開放實驗室,並在2020年前,達成1000家產業合作伙伴的目標,這也是繼中國移動於2018年4月宣佈在國內成立首個開放實驗室以後,全球第二個設立開放實驗室的通訊運營商。

國家與產業融合

如果說,通過開放能夠降低成本,那麼通過融合,則將爲5G產業提供更廣闊的可能性。

當天記者會上,韓國KT融合技術院基建研究所全洪範(音譯)也所長表示,“KT將以今年12月首次進行商用的5G信號發射爲目標,能夠進行全球首個商用化服務的背後,則基於此前在平昌冬奧會、韓朝首腦會晤、雅加達亞運會等多次活動的成功經驗。”

此前,該公司曾先後在平昌冬奧會、韓朝首腦會晤、雅加達亞運會等多個世界級盛會中,在傳輸、轉播及網絡服務上試驗5G技術。

“以本次雅加達亞運會爲例,我們在場館周圍,與印尼的合作伙伴共同運營5G體驗館,同時在觀賽中提供畫面跟蹤功能,能夠讓觀衆從運動員的角度觀看比賽;觀衆可以戴上VR頭盔,實景收看運動員頭盔攝像頭的360度轉播。而在電視轉播方面,也採用4K高清以及超高清物聯網技術爲遊客提供最新信息通信服務。”韓國KT公司負責人姜妲淑如是介紹。

與此同時,中日韓三國的運營商也就5G的推廣,正在探尋進一步融合的機會:由中日韓三國通訊運營商所組成的SCFA技術合作會議近日在首爾舉行。

SCFA會議作爲亞洲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戰略合作機制,三方計劃進一步加強多邊合作,爭取於明年3月成功實現5G技術商用化的同時,未來還將在構建統一技術規範、擴大5G生態圈等方面展開合作,致力於儘早實現虛擬現實、物聯網、車聯網商用化,此前中國移動與KT在網絡漫畫服務等方面,曾通過該機制達成合作。

不過也有聲音指出,韓國的5G發展戰略,對於以三星爲首的本國產品依賴性較大,此前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俞英民部長曾表態,“如果不使用韓國本國產品開啓5G時代,那麼世界首個5G商用化的意義將有所損傷”,而業界人士也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若12月1日開始商用化服務,則很有可能會選擇三星等韓國本國的產品進行服務,現階段有運營商已經購買了少量的移動路由器。”以至於有部分業界人士戲稱,韓國的5G產業發展不是由運營商決定的,而是由三星決定的。

李國憲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的物聯網已有3.8億以上的連接,手機終端用戶更將是無法估量;正如中國的成語‘集思廣益’,5G會帶來一個極其廣闊的市場,也會給各國帶來衆多挑戰;中日韓三國通訊發展史相近,共通點和合作點較多,韓國也有許多挑戰需要中國的合作;未來針對5G產業,三國的運營商、裝備商間合作需要更加頻繁,這有利於三國產業鏈的升級與發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