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6月17日,第十届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文化研讨会召开,借助这样一个研讨会,德化正加速自己的生态文明建设,守护戴云山,发展生态经济,使自己成为生态建设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在他心中德化是第一个尝试以电来烧瓷的典范,德化有今天的生态发展共进,离不开“以电代柴”这浓重一笔。

德化是世界瓷都,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烧瓷历史据考证有近3700年。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在传统的印象中,烧瓷与林木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制瓷业发达的地方往往扣着光头村的名号。但在德化,生态与瓷业共生共存。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德化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森林覆盖率77.3%,居泉州市第一,这样的一个生态强县,它一路走来的历程充满坎坷与传奇。我们采访了3位见证德化生态进程的亲历者,用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来讲述德化的生态发展梦。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周良泰,是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在这片山中已经巡视了20多年。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戴云山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闽中屋脊,我国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有着独特的地形和气候,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物种。今天的戴云山,满目翠绿,生物繁多,这在周良泰的眼里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因为四十几年前的戴云山正遭受着砍伐之灾,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用来烧瓷、做饭。那时的戴云山千疮百孔,水土流失严重。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1985年,戴云山迎来第一缕曙光,德化开始重视生态,将戴云山设为自然保护区。转眼40多年过去,往日的光头山恢复了生机,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和天然氧吧。自然保护区的成立是德化生态发展迈出的一大步,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技术的突破留名青史。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邱双炯,如今88高龄,是国家级制瓷大师,但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原德化的县委副书记。40多年前他看到德化的生态大受破坏,曾分管过水电的他大胆提出用水电来烧瓷,这一想法得到中央领导人的支持。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多次试验,不断摸索,以电代柴,完成德化能源革命,实现能源清洁与可再生的转变。“这一突破一直延续下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德化虽是世界瓷都,可是整个德化却没有一根大烟囱”,邱老师谈及这一过程仍是满脸的骄傲。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在他心中德化是第一个尝试以电来烧瓷的典范,德化有今天的生态发展共进,离不开“以电代柴”这浓重一笔。除此之外,在德化还有一个为人称道的会议,它一直助力德化在生态之路前行,而且让两岸联系更为紧密。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刘金福,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教授,他是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文化研讨会亲历者,研讨会开了九届,他参加过六届,可谓是研讨会元老。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刘教授表示,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文化研讨会聚焦于两岸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从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和角度进一步探讨与交流,加强两岸的学术交流与经济联系。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2019年6月17日,第十届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文化研讨会召开,借助这样一个研讨会,德化正加速自己的生态文明建设,守护戴云山,发展生态经济,使自己成为生态建设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戴云追梦 |光头山如何再续满目翠绿?以电代柴的设想如何实现?瓷都如何追逐生态发展梦?


润养德化,生态屋脊,德化一直在走属于自己的生态发展路线。多年来德化不但经济强盛,陶瓷名满天下,“生态之县”的名号也慢慢打响,它当之无愧于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典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