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視頻,新聞都是無人機播種,打農藥的畫面,不少農民都是翹首以盼,希望無人機用在農業上的時代早點來臨。這樣就可以節省不少勞動力,畢竟在驕陽似火的夏天去田裏打農藥,那滋味不可言喻。可是無人機走進農村,只怕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因爲還有不少實際問題沒有解決。

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技術難題,爲了減輕無人機重量,所有無人機都是電力驅動的。負重的無人機耗費的電量尤其多,現在能做到的還只是充電十分鐘,飛行十分鐘,就這樣還算是技術得到了突破的。實驗中也只能靠頻繁更換電池來實現長時間作業的。但是頻繁更換電池很不方便也很繁瑣。工作一個上午也許需要十多個電池輪換,或許其勞動力投入比人工還要多。或許無人機走進農村就差這一步了。

而且無人機的價格也不是許多農民能負擔得起的,一塊電池尚且千元以上,無人機本身的價格動輒上十萬計,這樣的價格對於種田的農民來說實在拿不出來,有這個購買力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除非種田大戶,一下子種上幾百畝的大戶一直是人工駕駛直升機作業的。而農村大多數田地是散亂的,而且一家人的田地也就幾畝,根本沒有必要去購置價格如此驚人的無人機。或者可以和出租車一樣,有能力的人購置無人機出租給各地農戶使用。

在農村,很多田地間都豎着很多電線杆,這樣的田地無人機就不能去了,一旦有了高大的障礙物的地方都不適合無人機作業。而且在農村實力上的種植並不是大面積的,可能麥子中間間隔的種着水稻,這讓無人機的使用場地更加有限。不能大面積使用,而且價格又高的負擔不起,即使國家有各種補貼政策,人家也不敢輕易嘗試。要想大面積推行農用無人機,可能第一個做的就是統一田地種植,取締電線杆子,改成地下線路。'

無人機對於操作者的技術也是極大的考驗,技術技術人員的缺乏也是一大阻礙。操作者必須操作技術過關,還得靈活應對各種突發問題,能對各種地形和複雜的環境做出相應的方案。這種技術人員的工資更加加重了無人機購買者的負擔。現在的無人機操作者職業絕對是最熱門的。

而且無人機打農藥也不是沒有死角的,無人機噴灑對於葉面來說是效果很好的,可是葉背就是死角。而且無人機農藥的配置也和人工的不同,這些配套的藥劑市面上很少有得賣。這也給無人機在農村的推廣增加了難度。

其實作爲小編這個地道的農村人來說,農民伯伯的辛苦是看在眼裏的,豔陽高照的夏日,我們能躲在空調屋裏安逸,可是多少農民們還奔走在田間地頭。小編真實的希望有一天農村的田地能全部機械化管理。如果無人機走進農村能更快一步,農民伯伯們就少辛苦一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