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火焰變色龍(Dario dario)問世後,這類小型變色龍(chameleonfishes)越來越受到注目。這羣堪稱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鱸亞目(Percoid)魚類,過去曾和體型較大的藍帆變色龍(Badis badis)這類的變色鱸一同被置於南鱸科(Nandidae)、棕鱸屬(Badis)中,後來這羣魚類才獨立成爲變色龍科(Badidae),而體型更小的火焰變色龍也以 Dario 這個屬名被區隔出來。

它們之所以被稱爲“變色”龍其實來自它們大部份時間體色都相當樸素,絲毫看不出有什麼觀賞價值,直到兩隻公魚相遇時,與生俱來的領域性讓它們激發出隱藏在體內的豔麗色彩,準備與對手來場搏鬥。撐開魚鰭相互對峙、威嚇,是兩強相遇時常見的戲碼,待一段時間後,居於弱勢的一方便會悻悻然地離開,通常不會造成雙方明顯的傷害。

火焰變色龍(Dario dario),分佈:西孟加拉和印度阿薩姆州,體長:2.5 cm左右。上世紀90年代末期才輸入水族市場的小型魚類,一上市便吸引衆人目光!具有豔麗的猩紅體色,體表數條紅豔的橫帶與其間伴隨的水藍色光澤,使它們在水中如寶石般閃耀着光芒。母魚體型更小,體色呈淺褐色且身上並不會出現鮮紅色的條紋。由於體色和尚未髮色的小公魚十分相似,也增加了分辨上的難度。

紅粉變色龍(Dario hysginon),分佈:緬甸,體長:3 cm。和火焰變色龍同時期引進水族市場的小型變色鱸,而其種名hysginon也有“紅色”之意。這種小型變色龍屬於“醜小鴨變天鵝”型,平時體色呈現非常樸素的米黃色,只有在情緒激動時纔會變成像圖鑑般漂亮的橘紅色彩,身上沒有任何條紋,在性別辨識上頗爲困難。

印度火焰寶石變色龍(Dario kajal),分佈:印度,體長:2.5 cm。種名kajal源自北印度語〝眼線〞之意,指的是它們從吻端穿過眼部的黑線。和紅粉變色龍類似,身上不具備條紋的它們,平時僅有淡黃色的體色,僅有在兩強相爭時,公魚會在短短數秒間“激發”出濃烈如酒紅般的色彩,因此本種也被稱爲酒紅變色龍,另外公魚在背鰭、腹鰭和臀鰭外緣也鑲有醒目的黑色及藍白色邊緣。

黑金火焰變色龍(Dario sp. Black Tiger),分佈:緬甸,體長:2.5 cm。類似火焰變色龍但體紋色彩更爲深紅,在生氣或求偶時,身體前半部會迅速轉爲黑色,和身上的紅紋形成強烈對比,是觀賞價值相當高的種類!其性別的分辨,在它們魚齡未成熟前是很不容易分辨的,只能從體型(身形圓潤)和體色(紅色條紋對比較不強烈,腹部不會出現紅色或黑色條紋)。事實上母魚在生氣或發情時體色也是會漲紅的,但和公魚一比之下還是遜了一大截。

黑金火焰變色龍母魚。當公魚成熟,開始向母魚展示其炫麗的魚鰭和體色並抖動身體求歡,準備好繁殖的母魚會對公魚有所回應,並跟隨它到準備好的產卵處(通常是茂密的水草叢)。在一陣類似鬥魚繁殖般的纏卷後,母魚便會產下數十顆魚卵在水草叢間,而公魚會隨即將其受精。產卵完畢後魚卵由公魚守護,捍衛這些魚卵並避免其它生物靠近。魚卵約在三天後孵化。

Dario屬魚種通常棲息在水流和緩、清澈並布有水生植物的淺水水域,水質從弱酸至弱鹼皆可。由於較爲膽怯,需要在缸中密植水草供其躲藏,飼養難度不高。對於飼料沒有過多要求,口小偏好生餌,餵食時請考慮其適口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