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層出不窮的虐童事件,佔據新聞版面,每一個故事,每一張照片,都代表着一個破碎而失能的家庭。

最可怕的事,是什麼樣的教育,讓人們相信孩子可以打到不哭,孩子越打只會越哭,越哭只會讓父母更心煩,變本加厲,下手更重,直到釀成悲劇。寫到這裏,大家應該已經看出來問題的核心了吧!

孩子不聽話就打罵,這5點給父母參考

缺乏合宜的教養技巧/方法和知識,讓我們面對哭泣/不符合期待的孩子,我們出現過度焦慮,着急讓孩子乖,讓他們聽話,但偏偏事與願違,他們就不要乖,不聽話。這時候要怎麼辦?

這篇就讓媽媽分享一下,當初陪小寶走過的經驗,希望能給無助的父母一點參考:

1、做好課題分離-->孩子不聽話/不乖/長不好,不是爸媽的錯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的責任,是要引導他們學會爲自己選擇,並讓孩子學習爲自己的決定負責。這聽起來似乎有點驚悚,也好像很不負責任,但請務必理解放下才能走更遠。

把孩子的教養和父母個人錯綜複雜的情感/期望/榮辱分開,才能靜下心來想清楚在孩子人生中的各個階段,什麼樣的教養決定,是真的爲孩子好,不是爲了面子/財富,更不是爲了社會地位。

仔細想想,不要孩子哭鬧,不是因爲不想他吵你,而是要理解,他不舒服/肚子餓/想睡覺/想有人陪他玩,只要適時的協助,教會他們怎麼排除不想要的情況,孩子自然不會吵鬧。

2、相信孩子願意向善

不要有“覺得完蛋了、孩子沒救了、是個沒有用/什麼都做不好的人”的心態,要相信孩子,只要願意做出對的選擇,每個人都有向善改正的機會,畢竟如果連最親愛的父母都覺得自己沒有救了,孩子只會自我放棄。並選擇用更多乖戾/扭曲的行爲,試圖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不聽話就打罵,這5點給父母參考

3、讓孩子知道我們很愛他,同理並描述他們的情緒

也讓他們理解我們不希望他做錯誤的選擇,是因爲那讓我們失望也非常難過,千萬不要因爲孩子還小,覺得他們不懂就忘記說,父母無條件的愛,是孩子向上的動力,成長的養份,多說多教纔會懂。

接着還要給孩子改正向善的勇氣,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做不好的/錯誤選擇的時候,這些錯誤選擇的結果,通常不是我們想要的,也常常讓我們後來的人生裏,付出很多心力,只爲了彌補/改正這些錯誤。

最後,一定要把選擇權留給孩子,只要讓孩子們,知道無論做什麼決定爸媽都支持,就好

因爲我們相信孩子可以爲自己的人生做出最好的選擇。

4、多方查證、理清到底是什麼事情困擾着孩子

好好的孩子不會突然行爲改變,嬰兒時期很簡單困擾的原因,不外乎尿布太大包/肚子餓/想睡覺/太吵,幼兒時期,可能增加了想喫/喝/玩的東西拿不到。兒童時期可能會增加一點社交/自我成長的需求。

隨着問題開始慢慢複雜,就可能要到學校問問或和孩子深入聊聊,到底是什麼事讓他有這樣的轉變,如果在上面的心理建設都完成孩子還是不願意說or不會說,而孩子不適當的行爲還是持續着;不用多想,改變環境就是必要的保護動作,小則帶孩子離開事發現場,大則轉學/搬家;孩子當初不適當的行爲在換了學校,有了新的老師之後,消失得不見蹤影。

5、持續陪伴、堅定執行

孩子都會有耍賴/偷懶/放棄的時刻,請維持溫柔疼愛的溫度,在孩子被指正錯誤/或被說“不可以”崩潰向你衝過來的時刻,不要吝嗇張開你的雙手,給他緊緊的擁抱。

只是抱緊和他說你愛他,沒有要怪地板或是說他沒做錯。讓他知道你愛、你支持、你原諒,但等到孩子情緒過去,不管是牽着、拉着、扶着,還都陪着孩子,在約定好的軌道上緩步前進。

孩子不聽話就打罵,這5點給父母參考

堅持教養不容易,表達愛意卻不難。教養急不得,孩子不可能一夕之間改變,就是要經過不斷的犯錯、改正,才能讓孩子一點一滴懂事,學會堅定,不要當救火隊媽媽,總是哪裏失火才往哪裏,從心做起,送給孩子正念的價值觀,成就孩子拒絕誘惑的勇氣。直到有一天,孩子自然說出“我不做錯誤的選擇,因爲那不是我要的結果,更不想讓愛我的爸媽&家人,失望/傷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