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龍頭山是一個地理概念,並不是單一的一個山頭,是大涼山自然地理的一處標誌,這個概念範圍內當然也包括前面說的支爾莫的原始森林,雲霧裏的龍頭山也是吉克氏族的誕生地,更是彝族其他諸多支系家族的發源地,如今遍佈大涼山地區的500萬彝族居民,絕大多數都能在這裏尋到宗族的根源。西昌的彝族民俗學家馬爾子說,大涼山的彝族是在2000年前從雲南昭通翻越山脈一路遷徙而來,很多家族最開始都聚居在大裂谷的周邊,龍頭山是吉克家族的發源地,其他彝族家支都曾在這裏居住繁衍過。

大涼山的彝族宗族家支異常繁多,吉克氏族作爲諸多支系家族的起源就誕生在龍頭山,這個從雲南昭通遷移過來的氏族形成了今天大涼山彝族的脈絡,他們是創世的根基。


哈甘鄉,吉克氏族的發源地。Photo by 陳杰


吉克先民的發源地


龍頭山是一個地理概念,並不是單一的一個山頭,是大涼山自然地理的一處標誌,這個概念範圍內當然也包括前面說的支爾莫的原始森林,雲霧裏的龍頭山也是吉克氏族的誕生地,更是彝族其他諸多支系家族的發源地,如今遍佈大涼山地區的500萬彝族居民,絕大多數都能在這裏尋到宗族的根源。


吉克畢摩


涼山彝族原始宗族以家庭爲核心骨架,組織形式由大到小,部落、宗族、大家支、小家支、若干父系個體家庭,形成了一個龐雜的樹幹體系,到如今枝繁葉茂,分衍出來的大家支和小家支,就象這棵大樹上延展出來的樹枝,每個家支的每個家庭以及全體家庭成員就象依附於枝幹之上的葉子,由此構成了彝族人一環扣一環的父系宗族家支血緣關係圖。


收藏在四川博物館中的彝文經文。Photo via 網絡


西昌的彝族民俗學家馬爾子說,大涼山的彝族是在2000年前從雲南昭通翻越山脈一路遷徙而來,很多家族最開始都聚居在大裂谷的周邊,龍頭山是吉克家族的發源地,其他彝族家支都曾在這裏居住繁衍過。彝族多複姓,單姓組成的村落很少,幾千年來,白彝黑彝交叉生活,彼此融合,再也分不清出處,於是就把根落在了這裏,就像一棵樹上開着不同的花,根只有一個。


大涼山洗衣的阿婆。Photo by 老圍吉


吉克始祖的故事頗有點創世紀的味道,400年的歷史不算長,據說吉克家始祖原本是彝族社會中威望較高的祭司世家。他們的始祖是吉克家系黑彝阿爾氏族的成員與下等級女子所生。作爲師祖,吉克家的第一代就出生在這個裂谷之中,之後又與另一黑彝分支勿雷氏族聯姻,生有七子。這七個兒子開支散葉,後裔由於其父婚姻上的等級差異,不能成爲黑彝,分別舉行了“氏族分支”儀式,與黑彝阿爾氏族分裂出來成爲擁有獨立圖騰,最終掌管宗教祭司大權的白彝。吉克七子圖騰分裂距今不過15-18代人的傳承,其餘各旁支再沒有舉行分支儀式,但現在社會上依然有很多吉克家的名流,我們所熟知的吉克雋逸、吉克老鷹就是衆多氏族成員的一員,都一直擁有共同的氏族圖騰和氏族姓氏。


吉克老鷹


吉克老鷹在《山褶》裏唱到:

不要相信路上方的灌木,不要相信路下方的黑石,沿着白色的路自然而歸……

你要知道我首先是個畢摩(畢摩是彝語音譯,"畢"爲"唸經"之意,"摩"爲"有知識的長者"。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然後纔是個音樂人。在多少個艱難困苦的日子裏,唯有信仰纔是我賴以生存的法寶!

回來吧,已逝去靈魂的彝人們,魂歸祖先的地方,不要繼續迷失自己⋯⋯久啦,久啦,嘿久啦⋯⋯


古希臘人說,音樂和天文學地理就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天文學地理是研究永存於外部世界的可見物體的學科,音樂則是研究深藏於內心世界的隱祕情感的學科。音樂總有辦法發現隱藏在我們心靈深處的那些雖然豐滿,卻不可見的流動的情感,幫助我們確定自己內心的狀態。


標準的彝族蹲姿,披着代表身份的”查爾瓦“羊毛斗篷。Photo by 月光叟


2000多年前從雲南一路遷徙而來的涼山彝族,從滇東北經過漫長的時間歲月,跨過金沙江,然後分別以古侯、曲涅後裔的身份來到寧木莫古,並且在寧木莫古相匯盟誓後,古侯、曲涅的後裔們又再次向各自約定的固定方向遷徙遊動發展,繼續不斷的尋找各自理想的居住地。在經歷了很漫長很漫長的歷史時間歲月後,最終形成了現今涼山彝族這種大聚居小分散的居住格局。


TIPS


普格縣月球一樣沉寂的火把節發源地:在距普格縣城以東約30公里的烏科樑子山南段吉留秀山日堵迪薩,保存着月球地貌一樣的岩溶漏斗山原,這裏泉眼豐富,暗河發育,洞穴漏斗密佈,洞穴中神祕莫測,瑪瑙富集,史記這裏還是彝族火把節的發源地,彝族民間火把節在這裏自發舉辦。


岩溶漏斗山原


布拖縣三江峽谷匯合之地:從布拖壩子流過的西溪河和泥鰍河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積蓄了足夠能量向海拔600多米的金沙江進行猛烈衝擊,刻畫出三江匯合的峽谷奇觀,如今這裏高峽出平湖,公路直達,神奇深邃的大峽谷羣終於向世人展示。


布拖壩子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