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霞客身邊的人,父親也好,其他長輩朋友也好,都不去讀經書考科舉。那麼,爲什麼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也不參加科舉呢。

作者: 蔣柳

歷史學家黃仁宇寫過一本很有名的書叫《萬曆十五年》,裏面講明朝陷入了暮氣沉沉的狀況。

開頭就是“這一年’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實爲平平淡淡的一年’”

但如果把歷史的長河拉遠,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年還是發生了一件值得紀念的事情。這一年,中國最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出生了。

出生以後,也沒有什麼異象,也沒有什麼別的奇怪的事情,不像王侯將相,出生後總是有一大堆的怪事發生。說明我們徐霞客就是一個普通孩子。

到了十五歲那年,這個普通孩子發生了一件普通孩子經常發生的事情,考試孝砸了。

那年,徐霞客去參加縣裏的童子試,結果沒考上。一般家庭,要麼是兩個反應,一個是罵,你怎麼搞的,連個童子都考不下。另一個是鼓勵,兒子,彆着急,今年沒考上,我們復讀一年,明年繼續考。


徐霞客:“高考”失敗後,他用一生去尋找“詩和遠方”


徐霞客家的反應不一樣。

他的父親徐有勉說:算了算了,這個東西不考也罷,以後你就在家裏自己讀點書吧。

從此,徐霞客就跟科舉說BYEBYE了,什麼四書集註之類的書全部收到箱底,想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當然,都是好書。

看完之後,就想去外面看看書裏描寫的世界,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一看就看成了中國排名第一的驢友。

爲什麼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不逼着孩子考功名呢?別人家都望子成龍,考上狀元躍龍門。爲什麼徐有勉不這樣做呢?

因爲徐有勉自己就是一個對科舉不感冒的人。

徐有勉也不去參加科舉考試,他喜歡旅遊,家裏條件又好,經常帶着一些家僮四處遊玩。別人勸他,你要嫌考試麻煩,你拿錢出來捐個官嘛。他掉頭就走,不是差錢,是丟不起那人。

所以,他不但自己不考,兒子考不上,他也覺得天空飄來五個字,這都不是事。

他還說,我看我的兒子眉目之間有煙霞之氣,跟我一樣,估計也是不想當官,只喜歡到處遊山玩水的。

父親這樣支持,那當然不必苦讀經書。

那麼,爲什麼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也不參加科舉呢?

這就牽扯一場公案,這場公案跟明朝歷史上一個很有名的人物有關,這個人就是唐伯虎。

徐霞客:“高考”失敗後,他用一生去尋找“詩和遠方”

大明弘治十二年,徐霞客出生的八十八年前。著名的江南才子唐伯虎赴京趕考。

這時候的唐伯虎已經很有名了,去年參加鄉試,他是鄉試第一名,學霸地區出來的第一名,就好比重點高中的第一名,考上名牌大學是毫無疑問的。

唐伯虎也是這樣想的,他信心滿滿出發了。路上碰到了一個同鄉,這個同鄉叫徐經。

徐經是地方的土豪,家裏特別有錢,有良田數萬畝,也是這一年上京趕考,他跟唐伯虎認識之後,兩個非常投緣,徐經同學出手又大方,這一路買單的事情自是不用說的。

到了京城之後,這兩人就成爲了考生中的焦點,因爲一個是學霸,動不動就宣稱自己已經預定會元了。唐伯虎已經是解元,這次預定會元,殿試的時候再拿到狀元,就是考場大滿貫,連中三元。

徐霞客:“高考”失敗後,他用一生去尋找“詩和遠方”

而徐經呢,也是大家的焦點,沒別的,就是有錢,天天騎着大馬穿街過市,身後跟着一班隨從,還有數個戲子。沒事還往高官家裏鑽。

江南是文人之鄉,好多是進士門第,誰家裏沒有兩個親戚朋友鄉黨在京當官啊。

這個搞法就太高調了。這兩人得意洋洋,準備迎來人生的高潮時,就被人盯上了。

考試一結束,有人報告,徐經跟唐伯虎作弊。

這一屆的考官叫程敏政,江南人,以前也是學霸,學霸喜歡爲難學霸,一看今年我出題,我就出個難的,讓他們答不上,不然他們還以爲自己學得有多好。

試卷裏就有一道特別難的。一考完,只有兩個人答對了,一個是唐伯虎,一個是徐經。

唐伯虎答得出來,這不奇怪,徐經這個紈絝子弟怎麼也答得出來呢?

一定有貓膩,大家再一想,考試之前,徐經跟唐伯虎到考官程敏政家裏去過。這一定是泄密了。

這一下就鬧大了,上面派人一查,還真查出了問題,程敏政的一個僕人確實把試卷賣給過徐經。那唐伯虎有沒有看呢?

不好說,徐經看到這麼難的題,多少都要請教一下唐伯虎吧,再說了,這麼鐵的哥們,自己搞到試卷了,能好意思自己一個人看。

最終處理結果,程敏政下崗,回去沒多久就氣死了,所以學霸不要爲難學霸。

唐伯虎取消成績,打回原籍,以後只能乾點小吏的活。從此就只能桃花庵下種桃花了。

徐霞客:“高考”失敗後,他用一生去尋找“詩和遠方”

徐經也同樣被取消資格。但是他還不想放棄,數次想打通關節再考一下,結果沒成功,在赴京的路上病死了。逝世的時候才三十五歲。

徐經就是徐霞客的高祖。自徐經之後,徐家彷彿有一個科舉魔咒。後面數代都沒考上,有的是考上了,卻因爲意外原因被涮下來。屢考不中,抑鬱成疾,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到了徐有勉這一代,乾脆死了心。

但是,徐經的經歷只是原因之一,徐家不願意參與科舉,其實也是當時社會的一個風向。

這個時候的明朝已經暮氣沉沉,官場上的黨爭很嚴重,當官變成了一個高風險的工作,輕則罷官,重則丟命。所以江南一帶已經形成了有才也不去參加科舉的風氣。

比如徐霞客有一個特別有名的朋友,他叫陳繼儒,上海松江人,這個人是個奇才,小時候因爲讀書很出名,當朝宰輔徐階還專門見過他。但是,這位仁兄也不喜歡考科舉,自己跑到崑山隱居。因爲名氣大學問好,人稱山中宰相。

徐霞客去他家玩,陳繼儒不叫他的名字,徐霞客本名弘祖。陳繼儒不叫他徐弘祖卻總是叫他霞客霞客,因爲這小夥子眉目之間有煙霞之氣嘛,是煙霞的客人嘛。

所以,霞客才成爲了除弘祖的號。

後面,徐霞客四處旅遊,很多地陪都是陳繼儒安排的,因爲陳繼儒是天下大儒,朋友滿天下,徐霞客要出去旅遊,先到陳繼儒這裏開個介紹信。

我這裏有個小朋友要到你那裏遊玩一下,你方便的話接待一下。

徐霞客身邊的人,父親也好,其他長輩朋友也好,都不去讀經書考科舉。那自然影響到了徐霞客。

而且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明朝滅亡的徵兆。中國的皇朝是跟鄉紳合作,鄉坤不但治理地方,還向上面輸送人才。到了明末,鄉紳已經採取罪暴力不合作態度,不願意替大明賣命。大明安能不亡?

最終,徐霞客立下了一個心願,就是去見識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按他的話是:大丈夫當朝遊碧海而暮蒼梧。

這就是徐霞客立志旅遊的原因。人的一生,除了眼前的苟且還得有詩與遠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