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說孫燕姿的復出與脫粉之間或許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是不得不說,處於粉絲經濟時代,如何去回應粉絲的訴求成爲了許多明星團隊與明星的必修課。因此,孫燕姿在《明日3》中說害怕脫粉,想來更多的是一種自我調侃,畢竟她一直都很懂自己的步調,這次再復出的理由,更多的應該是適逢出道近二十年,孫燕姿希望與歌迷進一步互動吧。

此前,《明日之子3:水晶時代》(以下簡稱《明日3》)籌備期間,便有消息傳出孫燕姿將加盟該節目,該消息一經傳出便吸引了許多孫燕姿的歌迷以及網友,當時不少人紛紛表示:“真的假的?孫燕姿終於想起來營業了嗎?”

5月20日,《明日3》官方微博官宣星推官陣容爲:孟美岐、毛不易、龍丹妮、宋丹丹、華晨宇、孫燕姿。官宣孫燕姿之時配文:“是的,沒錯!我們真的請來了孫燕姿擔當#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星推官!”正式確定了這個消息。

6月15日,《明日3》正式宣佈定檔,併發布了《水晶時代:星推官集結篇》進行預熱。視頻中,被問及即將開始錄製,是什麼樣的心情時,孫燕姿自我調侃道:“我怕我歌迷脫粉,因爲我太久沒有出現。”

這個自我調侃讓無數歌迷紛紛直呼:“姐姐,你也知道你已經太久沒有營業了?”

巔峯時期都敢退出的孫燕姿,會害怕脫粉?

任性,這是許多粉絲對孫燕姿的評價。

從小就就接觸音樂的孫燕姿,在大學期間就被華納製作人看中,但當時由於孫燕姿的父親堅持要讓女兒完成大學學業,因此華納唱片決定等到孫燕姿正式畢業,隨後,2000年孫燕姿簽約華納唱片正式出道。

當年發行的首張專輯《孫燕姿》便收穫了不俗成績,隨後每年都有新專輯推出,吸引着無數人的目光。而就在孫燕姿歌手事業如日中天的第三年,2003年,孫燕姿宣佈自己將暫別歌壇。

這是身處巔峯時期的孫燕姿,第一次選擇暫別。

2004年,孫燕姿攜專輯《Stefanie》宣佈復出,隨後憑藉該張專輯在2005年獲得第16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獎,此後也按部就班地發佈着新專輯。

2007年,孫燕姿發行第十張新專輯《逆光》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但這個關注度裏,更多的是外界對於新專輯“過度炒作”的質疑,最終,孫燕姿與公司解約。

而在這之後,孫燕姿再次淡出娛樂圈,雖然期間她也參加活動,但在活動之後孫燕姿幾乎沒有什麼音訊,在此期間,也沒有發佈新專輯。

這是孫燕姿選擇以另一種方式,第二次“暫別”。

睽違四年之後,2011年,孫燕姿推出了自己的第十一張專輯《是時候》,成爲內地2011年度僅有的三張銷量超過10萬的專輯之一。但這次迴歸之後,孫燕姿的行程不再滿滿當當,除了巡迴演唱會和一些通告之外,孫燕姿幾乎沒有什麼露出。

就在去年,孫燕姿剛剛宣傳完自己的新專輯《孫燕姿NO.13作品:跳舞的梵谷》之後,發佈微博表示:“做完了宣傳有一點點捨不得。接下來呢?是呀,是應該好好養下一個寶寶的時候了。”宣佈自己將暫時迴歸家庭。

這是孫燕姿的第三次“暫別”。

由此可見,孫燕姿幾乎是出道即爆紅,歌手道路上沒有過多的波折,但也沒有什麼個人空間,這也是爲什麼孫燕姿總是在一段忙碌過後,選擇淡出的原因。曾經,在《魯豫有約》中,孫燕姿談及自己暫別的原因時,說到:“我只記得我那個時候是空的,我沒有任何的情感,我也不知道要怎麼找快樂。因爲我沒有辦法面對,所以我要離開。”

因此,孫燕姿在《明日3》中說害怕脫粉,想來更多的是一種自我調侃,畢竟她一直都很懂自己的步調,這次再復出的理由,更多的應該是適逢出道近二十年,孫燕姿希望與歌迷進一步互動吧。

如何協調事業規劃與粉絲訴求?

雖說孫燕姿的復出與脫粉之間或許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是不得不說,處於粉絲經濟時代,如何去回應粉絲的訴求成爲了許多明星團隊與明星的必修課。其中,粉絲不滿當事人抉擇,紛紛表示反對的案例更是不在少數。

離我們最近的,應該就是前不久佟麗婭接演《三十而已》的相關事件了。

前不久,電視劇《三十而已》官宣演員陣容爲:江疏影、佟麗婭、毛曉彤,隨後網絡傳出消息佟麗婭在劇中是二番,並且角色定位是丈夫出軌之後依舊苦苦哀求想要複合。瞬時,不少佟麗婭的粉絲就以人設定位有損自身形象,而且還是二番爲由紛紛表示不滿,認爲佟麗婭此舉不妥,不少粉絲更是直言要脫粉。

在網絡輿論愈演愈烈之時,佟麗婭發佈微博表示:“剛收工,看到大家討論挺熱鬧的。現在網絡上流傳的角色人設和我看到的劇本內容有偏差,演員好好演戲是第一位,謝謝大家的關心。”正面否認了網傳的相關角色定位。江疏影出席活動被問及相關問題時表示:“首先丫丫是我們尊重並且很喜歡的演員,其次我不認爲番位是界定一個演員好壞的標準。”

就此,網絡上的聲音才漸漸小了。

這樣的情況不止一例,曾經章子怡義無反顧接演電視劇《帝凰業》之際,收到了多年老粉的“勸誡”,許多粉絲認爲章子怡從電影轉到電視劇是一種自降咖位的選擇。而就在今年,章子怡參加網綜《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更是令不少粉絲紛紛表示不理解,其十年老粉更是寫長文爲其梳理這其中的利弊。

不過一切木已成舟,儘管許多粉絲有千百個不願意,最終章子怡還是按照自己的步調繼續前進。

是希望更好,但也不能過分強求

對粉絲這個羣體,明星團隊應該是又愛又恨。畢竟在現如今這個粉絲經濟時代,明星的粉絲號召力以及粉絲基數是一個許多投資方與品牌方會考量的元素。因此,不少明星團隊是希望與粉絲之間建立一個可以溝通的橋樑的。

但是這個溝通的度在哪裏,是所有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粉絲對明星的事業規劃進行“指點”,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偶像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發展,但是這樣的“指點”卻不能成爲強求。

正如曾經楊紫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爲什麼接拍《誅仙·青雲志》時,楊紫表示:“我覺得我當時沒有演《青雲志》,可能今天你都不會採訪我。因爲我早就消失了。在演《青雲志》之前,我根本沒有戲拍。我只能去演一些農村戲、戰爭戲。”

這樣的狀況,若不是楊紫在採訪的過程中說出來,旁人又能有多瞭解呢?

演員朱一龍曾經空降微博粉絲羣時,也曾對粉絲說道:“大家放心,不管是接什麼工作,一定都是當下我能夠選擇的最好的。我相信自己看的劇本,我相信團隊的能力,所以,我不管接什麼戲,或者做出什麼選擇,肯定都是當下能夠做的最好的選擇。”

冷暖自知,這是許多人在評價一件事情的時候給出的結語。它帶着一絲妥協,但是它也的確點明瞭一個狀況,那就是:還有誰會比當事人更瞭解自己的現在與未來呢。

大多時候,其實只有明星以及明星的團隊最明晰自己身處什麼位置,並且適合什麼。粉絲需要做的,只是在偶像有了好作品之後,去欣賞、去支持就可以了。

而最大化地脫離粉絲的訴求,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明星或許能夠做出更好、更正面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