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奢侈品假貨市場的溫牀,暴利高達650%

中國人奢侈品購買力有多強?

近期,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發佈報告稱,“目前佔全球奢侈品銷售總額33%的中國消費者,預計到2025年的佔比將進一步達到46%。”

“中國”奢侈品假貨市場的溫牀,暴利高達650%

報告提到,“預計7年之後,中國消費者的50%奢侈品購物將發生在中國內地,遠遠高於當前25%的比例。”

“中國”奢侈品假貨市場的溫牀,暴利高達650%

貝恩合夥人Federica Levato表示,中國消費者不僅是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迪奧(Christian Dior)和盟可睞(Moncler)等品牌業績增長的最大動力,這些奢侈品牌還必須要更努力地在中國國內市場上,成功吸引消費者。

假奢侈品的銷售套路

一名郭姓女士向上海證券報的記者反映,去年,她在歐洲地區的愛馬仕專賣店共購入6個高端包,單價均在45萬元人民幣以上。

而經驗證,其中4個是假貨。

九個頭條爲您揭祕奢侈品背後不爲人知的5個真相。

一、看人下單

“中國”奢侈品假貨市場的溫牀,暴利高達650%

一位在境外奢侈品銷飝售市場滾打了多年的業內人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報料,近幾年,境外奢侈品市場假貨非常猖獗。

流通量已達相當規模,包括歐洲、美國、新加坡及中國香港地區的奢侈品專賣店均存一定比例的假貨,且專門針對中國內地顧客採取了一套“看人下菜單”的A貨策略。

導購小姐會根據顧客的語言、神態、以及提出的問題,來判斷購買者是初次涉獵奢侈品或是對奢侈品瞭解較多的“行家”而提供不同等級的假貨。

對奢侈品毫無概念的初買者常常無法區分真品與仿製品的差別,即便做工差勁,導購員也能自圓其說的敷衍過去。

二、後臺換貨

“中國”奢侈品假貨市場的溫牀,暴利高達650%

某一線奢侈品代理商李先生(化名)表示,近兩年,奢侈品專賣店銷售假貨的事件屢見不鮮。

他的團隊於去年年中和今年上半年,分別在歐洲、美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的奢侈品專櫃,大量購入貨品進行抽樣調查。

經檢驗,這些地區的奢侈品專賣店中均存在不同比例的假貨庫存,且貨品的高仿程度優劣不一,從普通A貨到超A貨皆有。

但是,通常在商場櫥窗擺放的商品都是真品。

顧客經常在決定購買某個商品時,營業員會以進倉庫取貨爲由,將假貨提出,然後渾水摸魚的賣給不細心的顧客。

三、根據購買目的發貨

“中國”奢侈品假貨市場的溫牀,暴利高達650%

顧客購買前的行爲、購買時的語言特徵、購買後對奢侈品的包裝要求等,是導購人員區分禮品饋贈型消費和自用型消費的三個標準。

以禮品饋贈爲目的的顧客,購買前衝着品牌的經典款而來,他們可能會一次性選購若干個同款產品。

購買時較少談論自身的“品牌心得”及過多詢問導購所選款式是否適合自己。購買後,則對貨品的包裝要求較高。

對於這類顧客,導購通常會將普通A貨賣予他們。

境外商家深知,接受禮品饋贈的一方身份較特殊,一般情況下,即使貨品出現問題,他們也不會現身專賣店要求維修或退換。

自用型消費者,是以“少奶奶”和“富二代”爲主要代表。

購買前表現激動,舉止高調,直奔品牌新款。

購買時會對款式反覆挑選和對比,且和導購的互動較多。

購買後,爲減輕購物負擔,時常選擇捨去包裝盒。這類顧客一般得到4A或5A級別的假貨。

四、後臺換貨

“中國”奢侈品假貨市場的溫牀,暴利高達650%

貝恩發佈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消費者買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且逾60%的交易支出在境外市場實現。

中國內地消費者 “豪邁”血拼國際奢侈品市場之時,卻不知自己或已掉入一個“奢侈品陷阱”。

根據以往發生的案例,很容易讓人猜想到應該是內部員工與奢侈品仿貨製造廠合作,將真假貨品互換,“借雞生蛋”,以賺取高額利潤。

五、背後主使者竟是經銷商

“中國”奢侈品假貨市場的溫牀,暴利高達650%

北京某奢侈品業內人士王先生稱,“奢侈品現象”背後的主使者正是專賣店的老闆,經銷商就是最大的造假者。

王先生明確告訴記者,經銷商能夠一手遮天地讓假貨明目張膽進入專賣店,並長時間持續流通,員工無法做到這一點。

事實上,老闆也不會告訴員工,店裏有一定比例的高仿貨存在。

此外,現在高仿貨的製作精良,仿真程度一流,即使員工,都難以有效區分。

假貨都是哪生產的?

2018年2月,大律師朱征夫偷跑到廣州白雲皮具城,親見了假貨“國際貿易”的精絕時刻。

這裏店面冷清,客人卻絡繹不絕。拉客的潮汕仔相當警惕,他們會老道地跟你攀談,確認不是“釣魚”的警察後,才帶你走進另一棟老樓,用暗號穿越三五道關卡,方能窺見假貨世界的冰山一角。

這裏的行規是:要買付現款,不買趕緊滾。

朱征夫親眼所見,一羣“老黑”在翻譯的協助下全力梭哈,買下一大袋高仿奢侈包後,迅速遁去。

“中國”奢侈品假貨市場的溫牀,暴利高達650%

不久,它們或將出現在歐美的地攤或展櫃裏。

此外,這裏假包裝、假物流、假海外單據也一應俱全。海淘的消費者以爲的“進口正品”,很多出自這些幽暗地庫。

在廣袤鄉村,假貨更是“大有作爲”。

一位知名企業家發現,在老家農村,30%的商品是假貨。

從脈劫、康帥博、粵利粵、大白免、六個垓桃,到Abidas、小米新品、趈能洗衣粉,乃至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在農村,貨不但假得離譜,甚至比北京更貴。

他由此認定,買假貨不僅侮辱了你的錢包,還侮辱了你的智商。

美國人如何看待假奢侈品

美國人更猛烈吐槽:在造假產業上,中國長期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有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假貨總損失(包括品牌商損失、工作機會流失及消費者健康安全損失等),高達1.2萬億美元(8萬億人民幣),相當於當年中國10%的GDP。

世界經合組織指出,中國生產了全球63.2%的假貨。在美歐日,它們的佔比分別爲87%、75%、90%。

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高唱反調:“中國,不可能生產我們不要的東西。”

這種論調,不是空穴來風。

一位美國遊客到中國後表示,他最大的收穫,是發現了深藏於東方古國的無上“福利”。他像朱征夫一樣勇闖“虎穴”,喜滋滋買回了4個LV包包,“豪爽”地當作聖誕禮物送出。

在他看來,3000美金的正品,並不比30美金的假包好到哪裏去。

最重要的是,妻子歡天喜地,他還受到親友們跪舔式膜拜。

美國民調顯示,57%的人承認“買過假貨”,70%人認爲“買假無罪”。

跟我學習奢侈品鑑定從此,買包不迷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