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明星車型和國際高端品牌

新能源車處在爬坡過坎關鍵期

近日,中國海南國際新能源汽車展在海口開幕,車展上的新能源汽車備受關注。駱雲飛 攝

□本報記者王 輝

近年來,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產業發展基礎還很不牢固,整體仍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與全球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明顯的差距,隨着產業規模不斷增長擴大、對外開放,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開始顯現。在近日召開的2018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指出了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儘管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引領全球發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在本屆論壇上,與會代表們並沒有過多的享受成績,更多探討的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以期推動產業更加理性健康發展。

產業發展基礎不牢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表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是比較分散,產品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缺少明星車型和國際高端品牌;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世界領先,但只佔產銷總量3%的新能源汽車卻分散在200多家汽車企業;即使已經進入全球十佳的企業,車型規模效益也不高,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的溢價能力不強;我國動力電池由100多家電池企業提供,電驅動系統企業數量很多,產業鏈的盈利能力、自主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的競爭力較弱。

宋秋玲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存在三大風險、四個不足:

第一是結構性產能明顯過剩,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並存,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投資過熱苗頭,一些低水平企業採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影響了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另兩個風險分別是面臨傳統燃油車和國外新能源汽車兩方面缺乏競爭力的風險,以及資源環境制約風險。

技術創新不足首當其衝。宋秋玲指出,動力電池尚未取得根本性的技術突破,一些關鍵零部件仍受制於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全面落後,同時產品質量也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差距;二是市場機制不足,長期執行補貼政策,使不少企業患上了政策依賴症,這點從銷量結構就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產品都卡在補貼最低的那一條線上,這些都導致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創新激勵不足,對市場重視不夠,不能緊跟消費者需求研發生產高端產品,且目前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制度雖然已經建立,但承接補貼政策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導致企業創新激勵不足,對市場重視不夠,不能緊跟消費者需求,研發生產高端產品;三是基礎設施不足,近幾年我國充電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截止2017年底充電樁總量達44萬多個,即使這樣車樁比仍低於4:1,總量不足。並且充電樁佈局不合理、接口不統一、利用率不高、安全性低等問題也很突出,充電總體態勢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充電難的總體態勢沒有得到扭轉;四是監督監管不足,隨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市場上仍存在很多一致性差、可靠性不高的產品,導致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風險增大,同時地方保護仍然層出不窮。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也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礎還不牢固,動力電池綜合性能仍需提升,從資源開發到回收利用全產業的發展不夠平衡,此外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加快推進技術進步

面對短板,宋秋玲表示,未來財政部仍然堅持扶優扶強的政策導向,將繼續提高補貼技術門檻,集中精力集中財力支持優勢產品、優勢企業,促進優質企業和產品做大做強,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未來通行政策帶來的便利,限行限號以及使用環節的低成本,將成爲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競爭優勢。將落實補貼退坡方案,加快轉變支持方式,同時參照美國、德國等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經驗,完善相關的補貼政策。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和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差距,與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國不相匹配。企業作爲市場主體,要強化危機意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創新、改善質量供給、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等層面上,嚴守質量安全底線,倡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儘快改變大而不強的現狀,形成國際知名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當然,有關部門也要形成合力。一是要進一步加強產業的佈局指導,規範行業的准入,高起點高水平有序建設新能源汽車的項目,防止新上不具備產業基礎、缺乏關鍵技術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嚴防結構性過剩。二是進一步完善技術研發的組織方式,除原始創新外,技術創新應真正實現以企業爲主體,研發資源加快向有能力的企業聚集,加快培育有創新優勢,有競爭優勢的國際性企業。三是加快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健全全產業鏈的監管系統,強化電池一致性的抽檢,倒逼企業更加註重產品一致性、安全性提升,提高整車的質量水平。四是加快市場機制建設,推進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的加快實施,積分政策也應該突出扶優扶強的導向,使大家注意到積分得到也是很不容易的。得到積分是一種榮譽,這種積分也能替代補貼的政策,要向這個方向去發展。五是充電設施的建設,鼓勵各地充分發揮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的槓桿作用,調動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進入充電設施領域的積極性,推動充電設施標準檢測和認證,加快實現互聯互通。

瞿國春指出,今後一段時間,必須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從多方面加速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第一,深入做好雙積分制度的實施工作,切實加強政策實施情況的監督管理,加快完善經濟管理措施,明確下一階段積分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技術指標等內容,爭取及早對外公佈,爲行業提供穩定的發展預期。其次,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行,選取政府有積極性和燃料電池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開展推廣應用示範,打通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完善標準與體系。另外,加強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管理,會同相關部門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運行的監管體系,推進強制性國家標準制度制定,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監督檢查力度,切實提升產品安全性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