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撿拾感動,串起一年的喜怒哀樂,化作來年重新出發的動力,這也是年末總結的最大意義。

最近幾年,每年都寫總結,感覺每年的收穫都不少,尤其是近三年。2016年收穫了愛情,2017年收穫了家庭,2018年收穫了孩子,2019年已經開始了新的努力……

自從有了孩子,突然感覺自己的年齡開始走上坡路。過去總覺得自己是個孩子,現在突然自己有了孩子,看着身邊的長輩都變老了,看着身邊的小輩都慢慢長大了,也許正是這樣的感受,自己內心變得越來越脆弱,越容易被一句簡單的話觸動淚點。

小編突然想起這一年家人們不經意間說過的話,不禁淚流滿面。

奶奶:咱們以後怎麼分開呀?

2018年的7月,奶奶離開太原回到老家,結束了長達七年的太原生活。

從小到大,30年,奶奶看我長大,最近幾年奶奶一直在太原和我住,他回到老家,從此不再“伺候”我。

記得,有一次我出差回來,喫飯期間,奶奶說,“你不在,真灰力(意思是孤獨)”然後奶奶就說,咱們以後可怎麼分開呀?還記得,結婚後,我離開奶奶,單獨住。第一天離開那天晚上,剛躺下就打了個噴嚏,我跟媳婦說,“奶奶想我了。”之後我就開始哭,越哭越厲害,說來真丟人,但這就是最真實的情感表達,我真的想奶奶了。

直到有了孩子,我的媽媽也變成奶奶後,看着每天媽媽辛苦地照顧着毛毛,我才知道奶奶是怎麼把我一天天拉扯大。

現在經常想起過去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常,特別是過節,就會想起原來在一起時候的事情。記得,在太原時候很多節日都是我和奶奶一起單獨過的,自從我結婚後離開奶奶,奶奶就一個人住着,我隔山差五地回去看奶奶。記得,那年冬至,我專門買了肉餡餃子和素餡餃子給奶奶送回去,臘八的時候,我專門去買上臘八粥送回去……

奶奶說,我們以後怎麼分開呀?我也不知道。不想分開,能怎麼辦?初始,我們都很難過,現在不也分開了嗎?這就是生活,過着過着我們就習慣了。

姥爺:再也叫不見我的媽媽了

這一年,74的姥爺失去了他94歲的媽媽。

姥姥出殯完的那個晚上,姥爺懶洋洋的坐在沙發上,頭仰天靠在沙發後背上,跟他的孩子們無奈地說,“昨天,我還是個孩子。今天,突然就變成老人了。”

在我年幼的記憶裏,姥爺和姥娘一直和姥姥在一起,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

我曾經多次寫過,姥爺70多歲了還能叫一聲媽,真是幸福。也就是這一年,姥爺的這一幸福戛然而止。

姥姥出殯那天,姥爺一拐一拐地在別人攙扶下,走出家門的那一瞬間,突然嚎啕大哭,“再也叫不見我的媽媽了、再也叫不見我的媽媽了……”

瞬間,很多人都淚崩了,包括我。

爸爸:等毛毛這麼大的時候,我就70歲了

臘月初九,太原新家喬遷了。

爸爸從老家趕來,我們舉行了一個小儀式,算是正式入住了。

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小區裏走着,看見一個戴小黃帽的小學生,爸爸感慨地說,“等毛毛長這麼大的時候,我就70歲了。”我想想也是,瞬間心裏很不是滋味。

十年,真的很短,時間過的真快。誰知道這十年裏會發生什麼?不敢想,真的是那首歌裏唱的,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第二天早上,我開車送爸爸到太原南站,看着爸爸的背影,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心裏挺不是滋味的,每次送爸媽去火車站,都是這樣,看着他們離去的背影感覺漸行漸遠。回單位路上,突然想起了爸爸說的這句話,眼淚不禁地流下來。

爸爸是我的天,爸爸在,我就感覺什麼都不怕,真不敢想沒有爸爸的日子怎麼過。還記得爺爺不在的時候,爸爸跟我說,“這可怎麼辦呀?”真是太無助了。

兩個晚上,我們一直在聊,聊工作,聊家庭,可能很多話題過去也都說過,但重新說來,又是另外一種味道。晚上聊到很晚,不願睡覺,感覺有很多話要說,但又似乎沒有什麼話可說,這也許就是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的狀態。

前些天,爸爸過生日,我們買了一個蛋糕,蛋糕上寫上“毛毛祝爺爺生日快樂”,爸爸抱着毛毛和蛋糕合了個影,幸福的樣子估計也就是這樣吧,也許這就是天倫之樂。可以說毛毛的出生是我爸爸最近幾年除去我結婚外最高興的一件事,幾乎沒有之一。

希望爸爸看着毛毛結婚,這是我最大的願望。記得,我結婚那天早上,爸爸哭了,當時我並不知道爸爸爲什麼要哭。後來他說,“你爺爺要是活着,能看到你結婚該多好啊!”

媽媽:累是真累,孩子是真親

累但快樂着,原來經常用來形容我們記者工作,但目前用在我媽身上再沒有更貼切的話了。

自從媽媽升級當了奶奶後,她就做好了迎接新生活的準備。從2018年國慶開始,媽媽就跟我們在一起,白天我們上班,媽媽照顧毛毛。隨着毛毛成長,學會翻身,學會咿咿呀呀,學會爬,越來越不好帶,媽媽白天“工作”很辛苦,晚上我們帶孩子,媽媽可以好好睡一覺。

有一天晚上,媽媽說累的不行,感覺不舒服,然後就早早睡了。第二天早上,6點半,媽媽準時起來給我做飯,喫飯間隙,我問媽媽還難受不,媽媽說,“好多了,累是真累,孩子是真親”。

做奶奶真不容易,我想起了我奶奶。自從有了孩子後,我才知道我小時候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我從小也是被奶奶看大的,奶奶把我們養大,真不容易,媽媽當了奶奶後,也真不容易。

媽媽說的這句話,確實是無奈,也是幸福,這也許就是天倫之樂的一部分。

媳婦媽媽:我在這兒等等

過去的一年,家人的哪些話觸動過你脆弱的心?

過去的一年,家人的哪些話觸動過你脆弱的心?

“媽,快回去坐椅子上等吧!”

“沒事,我就在這兒等等”

這是我和媳婦媽媽在產房門口的對話。

從我媳婦進入產房到出來,媳婦媽媽一直是“坐立不安”。

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其實還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看着女兒結婚不捨,看着女兒生孩子心疼,這就是做媽媽的幸福煩惱。

媳婦常跟我說,“幸虧生了個兒子,要是生個女兒將來還會跟我一樣受這樣的罪。”

生孩子那天,醫院規定不讓家人進產房陪產,所以我們都在外面等。

在產房,我媳婦經歷了十級的超級疼,生的不太順轉入手術室剖宮產,還經歷了刀割的痛。

從產房到手術室,媳婦媽媽在產房門口等待着,一會就流一回淚,我看着很不是滋味,我知道做媽媽不容易,心疼自己的女兒。

媳婦進入手術室後,她媽媽先是坐在椅子上哭,我爸媽在一旁陪着。我一個人在手術室門口走來走去,蹲在地上又站起來又蹲下,說實話,心裏亂的很,祈禱一切都順利。

媳婦媽媽走過來,朝着手術室的門口望去,我拍下這兩張照片。

左看看,右看看,兩張照片述說着一位媽媽的偉大。

媳婦的媽媽心如刀絞,毛毛的媽媽在手術檯上用生命賭一個奇蹟。

兩個媽媽,用實際告訴我們,每一個媽媽都要經歷這樣的痛苦。

所以,當我們叫出媽媽時,那就是最親的人,沒有之一。

毛毛:“不”“爸爸”“媽媽”

毛毛現在9個月了。

最開始學會說的話就是“不”,剛開始說並不是要表達什麼意思,也許就是兒音,後來似乎學會拒絕的意思表達,比如不想喫飯的時候,他就會搖頭,偶爾嘴裏還噴出“不”表示拒絕。

再後來,2018年12月31日的早上,毛毛由“不”轉化爲了“爸爸”,也許就是說了兩個“不”,而帶了“a”的音,演變成了“爸爸”,讓我高興,但也許他現在還不知道我就是他的爸爸。

臘八的前一天(2019年1月12日),毛毛突然就會叫“媽媽”了,對着我媳婦不停地叫“媽媽”,當時我內心最脆弱的那一部分又被觸動了,眼角淚水準確地表達了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我媳婦說,“害羞呢”。她內心深處肯定被觸動了,此時此刻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媳婦用“害羞”表達,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當媽媽後,有個小孩第一次喊她媽媽,有些不習慣。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管你準備好了沒有,人生就這樣開始了。

妹妹:哥,怎麼辦?

最近幾年,妹妹長大了,開始工作了。

在她讀書時候,總擔心她不好好學習,一見面就“說教”她,抓住一切機關“說教”她,目的就是怕她重蹈我的覆轍,說的多了她很煩,每次都是剛開始還好,說多了就急。再後來,她畢業開始工作了,我又擔心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雖見面機會少了,但一見面我就又想抓住機會“說教”她,給她講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她也很煩,但不反對。

妹妹長大了,能聽進去話了,我也變成熟了,很多時候喜歡沉默了,因爲我知道我改變不了什麼。

慢慢地妹妹會跟我說,“哥,怎麼辦?”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告訴妹妹應該怎麼辦,這就是當哥的責任。

有時候,想起妹妹長大了該找男朋友了,可是每次想起就會很心痛。有時候,想着妹妹以後要結婚,自己內心又有那麼多的不情願。這就是當哥的矛盾,總覺得妹妹就是抱在懷裏的一個小女孩,怎麼突然就被別的男人娶走?突然明白了嫁女兒的現場,父母都要哭成淚人,尤其是父親。

新的一年裏,只能說,不論你去哪裏,和誰在一起,哥永遠是你最大的“後臺”。

媳婦:我是用生命爲你生的孩子

2018年,我和媳婦幹了一件大事,把孩子生了。

產前的倒數第三天,我們到醫院住院。

住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做胎心監護,我作爲“準爸爸”是既期待又緊張的,期待的是母子平安,緊張的是害怕出現意外。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有着記錄和思考的習慣,當時我爲媳婦拍了視頻,一邊解說一邊拍,我的解說詞是這樣說的,“你瞧,我媳婦看到胎心指數在120以下有些激動,她的內心很高興啊,真的是生個男孩嗎?”我媳婦當時說,“不是激動,是我傻,根本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說沒事沒事,一切都會順利的。

說實話,當時確實沒有意識到媳婦內心的無助和恐懼,後來我無數次地想當時的場景,其實無助和恐懼佔據了她所有的心,但她裝作很堅強,也許真實情況就是她說的“傻”,連她自己都忘記了恐懼,而是順其自然,這樣也好。

每每想起當時的話,就覺得媳婦真可憐,就狠自己當時爲什麼沒有做好這方面的安慰工作。現在事情已經過去了,我能做的就是加倍補償她,加倍愛她。

後來,和媳婦交流,她說,“我是用生命爲你生的孩子”。的確是,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媳婦付出太多,媳婦的話很準確,聽着我很心疼,這是我2018年聽見最無力辯解的一句話。

媳婦爲了我付出多,兒子出生後,家裏各種大事小事操心比我多,年底了爲她道一聲,“我愛你,辛苦了!”

我說過,對她的愛是慢慢升溫的。

我:想起產房裏老婆撕裂的哭聲,再也不想和她生氣了

這是我2018年說出的最驕傲的一句話,也是最心疼媳婦的一句話,也是我最走心的一句話。

2018年,我和媳婦幹了一件大事,生了一娃兒。從懷孕到孩子出生,我都用照片做了記錄。後來在微信公衆號“祥子廚房”裏發佈後,引發了近千人的圍觀,被朋友們稱爲這是最高級別的秀恩愛,總之,這波狗糧撒的撒到了很多人的心裏,於是,我成爲了很多人心中的好丈夫。還有一些媳婦把這個鏈接發給她們的老公,“你看看,這就是別人家的老公。”

那個讓我心疼的中午,陽光不是很強烈,我內心焦灼緊張。省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裏,我媳婦在產房待產,醫院不讓家人進去,老公都不行,我在產房門口等着不見“反應”於是就到車裏休息。睡夢中,突然媳婦打來電話,一邊哭一邊說,“老公,我開始疼了。”我聽着眼淚瞬間就出來了,瞌睡的我瞬間就清醒了,立馬進入緊張狀態中。

“開七指了”“開十指了”“快了,快了……”好消息不斷從產房裏傳出,我屏住呼吸,抑制住內心的激動,悄悄地蹲在地上等待當爸爸的時刻。“不好生,孩子有點不正,彆着急,我們再想想辦法”產房裏傳出了不好的聲音,我開始緊張,腦海中閃出各種電影裏出現過的不好的場景,此時用“站立不安”“心神不寧”形容我的心情最準確不過。又等了好長時間,一位我最信任的醫生也是我的朋友從產房裏出來,“忠祥,還是不行,時間長了怕對大人孩子都有危險,考慮剖宮產吧,你們家屬商量下……”不願意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剖吧,我簽字”這是我今生最無助的簽字。

簽完字,我到一個人少的地方給媳婦打電話,我哭成了淚人,媳婦反而很平靜,突然我明白了,生活中不論發生什麼,我們都得面對,而且要堅強地面對,因爲我們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兒子被護士從手術室抱出來時,我反覆兩次問大人怎麼樣,護士才聽見我在問,“挺好的”,護士的回答讓我感覺命運跟我開了個玩笑。兒子被我媽抱着先回了病房,我守在手術室門口等媳婦,當我看到她後在她額頭親了一口,眼角流着被強力憋住而衝出來的淚水,此時,根本無暇顧及旁邊還有我爸爸和媳婦媽媽。

那個時候,我下定決心想出了一句話:“想起產房裏老婆撕裂的哭聲,再也不想和她生氣了。”

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的渺小,都是那麼的樸實,都是那麼的真實,但是每一句話又是那麼的充滿力量,又是那麼容易地敲打着你我脆弱的心,也許這就是生活中的動力,這一定是我們普通生活的一部分。

2018年已經成爲歷史,2019年早已走上舞臺,我們正在通往明天的火車上疾馳,一刻也不敢停下,希望新的一年裏能收穫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