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小東街和羊市坡街的十字路口】附:【祁縣縣立女子小學】。【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渠仁甫(左三)和競新教員】。

民國8年(1919),祁縣開明士紳渠仁甫獨資創辦了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校址設在小東街路南,校門懸掛着“私立競新小學校”校牌。校門聯由渠仁甫先生親擬:競秀育羣英,勿徒識字讀書自了;新知資後進,期作頂天立地之人。學校有禮堂、教室、校務會議室、寢室等11間房屋,後增設圖書館、小操場等建築和場地。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小學以師資高、校規嚴、設備全、成績優而聞名三晉,每年全縣會考,競新學校的學生總是名列榜首,屢獲嘉獎。

全國解放後,渠仁甫先生將競新學校全部校產,無償捐獻給了祁縣中學。

祁縣渠家:辦學校不是有房子就行的

祁縣渠家號稱“渠半城”,很多旅遊資料、網上信息,包括導遊都這樣講,遊客也相信這事,回去以後跟着這樣說。渠家房子夠不夠“半城”不知道,沒做過調查,反正是不少吧。但是跟着起鬨的遊客中,沒人知道這“半城”房子中,有一大片房子是爲了千秋萬代的“公益事業”而購置的,因爲這個事情導遊和資料都沒說過。在祁縣古城的小東街中段路南,橫跨羊市坡和何家疙道兩條小巷,確實有一大片渠家的房產。這片房產鱗次櫛比,東西總寬約120步,南北平均長約80步,共計面積大約7000㎡, 這就是祁縣歷史上雖屬曇花一現,卻影響深遠的,由渠家財東渠仁甫先生獨資創建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舊址。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民國·標誌碑】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民國·外景】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校門外觀(圖片右側)】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校門現狀及舊貌】

渠仁甫名晉山,清光緒六(1880)年生,祁縣渠家第十九代,自幼勤於學習,思想開明,25歲曾中秀才。但未繼續“深造”,只在家中讀書作詩,研習書法。清末維新變法及民主立憲各種潮流對其影響至深,清政府也迫於時局“廢科舉,興新學”,至宣統元(1909)年有祁縣人孟步雲創立“祁縣女子學堂”時,他就積極參與其間,深知現代教育對國家及國民的意義。但這時候他說了還不算,雖然父親在他11歲就去世了,但祖父尚健在,他只能出力。

民國六(1907)年祖父渠源潮去世,他當家說了算了,隔年初(1909年)就出錢創辦了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爲宣傳現代文明思想,創立民主國家,民國政府規定,校長必須是“新學”畢業生充任。渠仁甫先生親自去省城,禮聘新學畢業生韓耀明爲私立競新小學校長,是年三月即招收初級、高級兩班共30多名學齡兒童開學授課。

起初校址是租賃祁縣小東街東口內的一家民房,隨着他的鉅額投入,聘請教員,招收學生,小民居很快不堪重負。於是,他出資購買了現在的校址。之後,隨着學校的日益擴大,他也不斷掏錢買房。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競新小學校舊址,雖然是鱗次櫛比一大片,而且都是好房子,但外觀並不整齊。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校董渠仁甫及其題寫的“校訓”】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渠仁甫(左三)和競新教員】

辦學校不是有房子就行的,光買“半城”房子,那也只是第一步。渠仁甫先生不僅高薪聘請教員,免費培養學生,還得置辦一切教書用具,圖書標本、實驗器材、桌椅板凳什麼都買,光弄個操場就花了五千六百塊大洋。

但他只出錢辦學,怎麼樣教學那是校長和教員的事情。他作爲“校董”從未去學校指手畫腳,連給學生講話都沒有。數以百計的學生只知道他是個董事長,經年累月間才能在別人的指點下知道就是他。而他本人不僅學業精進,思想也不比那些教員封閉。

如火如荼的私立競新小學校形勢一片大好,不僅縣裏、省裏出面褒揚,連徐世昌總統都兩次贈匾嘉獎:功深樹人、敬教勸學。然而,公元1937年“七七事變”預示着中國歷史上最危急的外敵入侵全面開始,僅僅四個月後,倭寇便攻陷祁縣城。渠仁甫先生的家--- 渠家大院 ---也變成了倭寇的司令部,私立競新小學校被迫停課。

自1919年至1937年的十八年中,私立競新小學校共畢業16個班約450名學生,共花費大洋八萬多塊(有說十萬多塊)。這些學生大多數加入到抗倭鬥爭中,由於“歷史的原因”,很多學生的情況不明,有些投入新中國的學生中,從地方到中央代不乏人。

因爲抗倭和內戰緊密相連,災難累累,私立競新小學校再未復課。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渠仁甫先生將競新學校舊址連同家業(其中大約有萬冊圖書)一併交給了黨。作爲回報,他榮幸地當選爲祁縣第一屆“人大代表”和山西省政協委員。

公元1963年12月,渠仁甫先生在太原病逝,私立競新小學校舊址也變成了一片狼藉的大雜院。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校門及門板】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舊址現狀】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舊址現狀(由內向外看)】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兩座主樓】

由於住入了百戶千家,各家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拆改,私立競新小學校舊址被折騰的面目全非。全部舊址大約包括14個院落,其中購置最早的主院雖然也拆改嚴重,但大致保存完好。

該院落坐北朝南倒座在祁縣古城小東街路南,原產權已不知。渠仁甫先生購置爲校舍後,進行了一些修整。主院由東西並列的兩座悶樓四合院,及臨街的外院組成,這三院的面積約860平米。 兩院之間有寬約五米的甬道,甬道外側盡頭是校門,甬道內盡頭是一座高聳的樓閣--- 孔聖閣,是私立競新小學校祭祀至聖之所。

兩座四合院完全一模一樣,可見是經過修整的,均爲正房五間悶樓,樓前出抱廈一間,雕刻精美(均已被拆毀);下層磚券圓窗,上層是磚砌六邊形花窗,民國風氣濃郁可辨。南房及東西廂房各五間,和祁縣同時代其他民居毫無二致。

除主院外,競新圖書館也算完好,臨街的大門建有壯觀的柱廊門樓,院內爲平房四合院,面積約250平米。現爲“祁縣城管辦”所佔據。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孔聖閣】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左右樓院門及孔聖閣】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左側主樓院現狀】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左側主樓院舊影(1929年)】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右側主樓院現狀】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圖書館外觀】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圖書館院內】

不過,由於祁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較早,私立競新小學校舊址的其他院落絕大部分輪廓還在。整個舊址從韓家大院開始,一直逶迤到何家大院,東西延展120步,擴入六排院落;北至小東街,南至正倉道以裏,平均約80步,南北擴入三排院落;其間跨越西倉道和何家疙道兩條小巷,一看佈局就是學校逐年擴張吞併周圍民居形成的。

這些房屋均是原設計的民居,空間方位已經成型,無法大規模修整,只好就地採用作校舍,好在這些房屋都是精美高檔的院落,磚雕精緻,質量考究。現存範圍內除四個院落完全拆毀外,其餘的尚完整,只是院內凌亂不堪。有些大雜院的居民不河蟹,只好分割大院,有的把屋子從中間拆開,有的把前後院拆散,街門只有一座,裏邊的人家只好拆牆另闢門。總之,破壞的散軍亂馬,一塌糊塗。

雖然這些房屋本身無論是原設計還是現存建築物都是民居,但其在祁縣近現代史上發揮的作用是深刻的,影響巨大,承載着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記憶。即便是作爲普通民居來看,其建築質量也多屬上乘。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最值得記憶的歷史遺產。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西倉道】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西倉道4號】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西倉道2號外觀】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小東街(舊門牌)82號院】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舊82號院內景】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何家疙道】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競新學校舊址·清、民國·小東街和羊市坡街的十字路口】附:【祁縣縣立女子小學】

祁縣縣立女子小學校,是由清末舉人、祁縣鄉紳孟履青先生(1867-1932)於清宣統元(1909)年創辦的。女校原址在祁縣古城東門外200米處的文昌廟內,學校舊址現已無存,原址上早已建起了原祁縣六曲香酒廠,現爲北京紅星六曲香分公司。

女子小學一直延續到1949年,辦校整整40年。期間也曾因抗倭,即1937年11月祁縣淪陷停辦,但很快復課。曾三易其址,先後佔址競新小學校和城南街的關岳廟等地。

因其主址已堙沒不可尋,又因在舉辦初期曾獲得渠仁甫先生的支持,故附屬在競新小學校舊址後,一併備忘。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孟步雲(1867-1932)】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祁縣縣立女子小學舊址·清、民國·遺址現狀】

民國初期的祁縣私立競新小學校

【公元1909年祁縣縣立女子學堂留影】

李新生髮表於最美祁縣。注:文中所有舊照片均翻拍自《祁縣老照片》一書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