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氣墊船,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海軍兩棲登陸艦上的氣墊登陸艇。確實氣墊船的造價高昂,能耗極大,而且在航行穩定性方面不如傳統的船舶,這些缺點限制了它在民用領域的發展,除了旅遊船和島嶼之間的高速渡輪之外,氣墊船在日常生活當中並不常見。

  做爲一種高速船型,氣墊船與傳統的水翼艇不同,它不是藉助船體高速航行時水翼的上、下壓強差來抬高船體,從而達到快速航行的目的。它是一種依靠壓縮空氣在船隻的底部和水面之間形成氣墊,使船體部分甚至全部墊升,從而實現高速航行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

  由於其氣墊通常是用大功率的鼓風機將空氣源源不斷地壓入船底下,由船底周圍的柔性圍裙或剛性側壁等氣封裝置限制其逸出而形成的,因此除了可以在水面上航行之外,還可以在比較平滑的海灘甚至陸地上行駛,這也是氣墊船做爲海軍登陸艇最大的優勢,可以直接將人員和裝備送上灘塗。

  氣墊船在行駛時因爲船身受氣壓自水面抬升而起,大幅降低船體的流體阻力和興波阻力,因此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航速,事實上很多氣墊船的速度都可以超過50節,而且其船體的升力並非依靠速度產生,因此即使是以非常緩慢的速度行駛,也不影響其效率。

  氣墊船最大的缺點是耐波性較差,在風浪中航行失速較大。而且由於船身一般都是用鋁合金、高強度鋼或玻璃鋼等材料製造,動力裝置用的還都是燃氣渦輪航空發動機,因此造價高昂,使用成本高,而且續航能力相對較小,制約了其進一步的發展。

  最早有記載的氣墊船設計是由瑞典哲學家斯威登堡於1716年提出。他的設計是由人力把空氣吹入氣墊。當時並沒有把實物造出,實際上以他當時所處的年代,科技條件是無法制造出氣墊船的。最終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載人氣墊船是在1959年由英國製造出來的,併成功橫渡了英吉利海峽。

  氣墊船按航行狀態分爲全墊升氣墊船和側壁式氣墊船兩種。其中全墊升氣墊船尤爲適合用於登陸作戰使用。該船型採用尼龍橡膠布製成的柔性圍裙和空氣螺旋槳推進系統,在航行狀態下船底完全離開水面,具備獨特的兩棲特性和極低的航行阻力,航速可高達40-90節。

  全墊升式氣墊船不僅可以在冰雪、沼澤、礁灘上航行,也可以在沒有碼頭設施的沿海島嶼上停靠並實施不間斷的後勤補給,有利於向縱深突擊。它還是獵雷艇和掃雷艇的理想船型,適用於短途的島嶼間運輸、巡邏和各種搶險救災任務。

  由於全墊升式氣墊船具備兩棲特性,因此可以在全世界70%以上的海岸實施登陸作戰,還能成功越過一定的障礙物和雷障,其驚人的高航速能夠大大縮短登陸部隊暴露在敵方岸防火力下的時間,加快登陸的速度,還可以免除人員在淺海區灘塗上涉水前行的體力消耗,這一點是傳統登陸艇所不具備的優勢。

  目前,美國海軍裝備的LCAC,中國海軍的726氣墊登陸艇均屬於全墊升式的氣墊船型,不過若要論塊頭還要數來自蘇聯的12322“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最爲牛逼。

  該型艇以其555噸的滿載排水量問鼎世界最大的氣墊登陸艇,其無論噸位還是尺寸都已經大大的超過現有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的裝載能力,因此在蘇聯海軍,“野牛”是被劃歸登陸艦範疇的。

  “野牛”的船體由高強度耐海水腐蝕的鋁鎂合金整體焊接而成,長度達到了57.3米,寬度也達到了25.6米,桅杆高度21.9米,喫水1.6米,其標準排水量480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高達555噸。

  該艇一次可以裝載3輛T-80主戰坦克或者8臺BMP-2履帶式步兵戰車,10臺BTR-80輪式步戰車以及140名全副武裝的步兵,如果是單純用於運載登陸人員,則一次可以裝載一個營(360名)的全副武裝士兵登上灘頭陣地,其強大的戰鬥力令所有的敵對勢力爲之膽寒……(作者署名:浩漢防務論壇 Wind63)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