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莞香,就是中國的沉香。莞香的種植包括移植、折枝、斷根、截幹、開香門、育香、採香、理香、揀香、窨香、合香等 30 餘道工序,而重要的節點都暗合節氣。

香味一直是人類嗅覺追求的極致體驗。

遠的不說,15世紀,歐洲人對東方香料的渴望並不亞於黃金,正是這兩者雙核驅動了大航海時代的開啓。1499年,當達·伽馬率領滿載香料、黃金的船隊從印度返回里斯本時,整個歐洲的宮廷都爲之轟動。而彼時的中國,正值明朝中葉。

在古代,中國人稱產於今天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沉香爲番沉;產於本土海南、廣東、廣西等地的,稱土沉。而土沉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海南崖香和東莞莞香。如果把數千年的中國沉香傳承視作一場接力賽跑的話,起跑的無疑是崖香,接力的是則莞香。


01

這種沉香樹,更愛在東莞待著

莞香,就是中國的沉香。昔指古時東舊地所產之沉香,後泛指莞香樹所結之沉香。是東莞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孕育而生的一朵奇葩。

東莞,好香

▲ 莞香非遺園坐落於水濂山森林公園和大嶺山森林公園之間,這裏環境優美,氣候和土壤十分適合莞香樹生長。


沉香大多產自北迴歸線至南緯 10°左右的亞洲東南部一帶。中國南方歷來就是沉香的主要產區之一。

如同橘生淮北爲枳,當莞香樹的種子越過高聳的南嶺後,長出來的,就是一棵不會結香的普通樹木。只有在嶺南的水土條件下,莞香樹才能結香,尤以東莞所植者最佳

莞香樹對土壤的要求與南方水果荔枝、龍眼類似:帶沙石質的黃壤和紅壤、土層深厚疏鬆、腐殖質豐富、易於排水。故而莞香種植園內,通常會間種荔枝、龍眼等樹種,用來營造易於結香的小環境。

其實,莞香樹喜歡一種被東莞人稱爲“磽确”的土壤,所謂“磽确”就是既堅硬又貧瘠的意思,換在別處,這種土壤頂多生些荒草與灌木。但在東莞,越是從“磽确”的土壤里長出的莞香樹,越容易結出上好的莞香。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一邊認爲“香在地而不在種”,一邊又感嘆:“地之磽确者,不生他物而獨生香。”

回溯莞香歷史,不難發現,這正是東莞人的生活史、經商史、交流史和文化史,她承載着東莞最爲厚重的文化積澱,體現着東莞特有的人文精神,是中國源遠流長的香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早在唐代,東莞便開始種植莞香樹,在宋元之際開始有了名氣,形成規模;到了明清時期,莞香聞名全國,是當時的進貢佳品,在故宮博物院存下來的檔案中,還能找到當年莞香的幾種貢品,如女兒香、嚴露香、蓮頭香、切花香等,其中以女兒香的名頭最響亮。而當時,莞香樹的人工種植範圍一度擴大到廣東各地。

在別處的野生莞香樹在採伐殆盡,難以尋覓,無以復繼之時,東莞人則以力補之。據明末清初的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所記,莞人種香已成祖傳之業,莞香樹種植園也是世代相承,香農的收入也遠比一般農民耕田所獲要多。

隨着《影梅庵憶語》的風行海內,董小宛最珍愛的女兒香更被好事者盯上了,其價格扶搖直上,一片萬錢


02

造就莞香的,不只是土壤


“莞諸物俱不異他邑,惟香奇特。”這是數百年前《東莞縣誌》中對莞香的一句評語,時至今日,這句話也是東莞鮮活而獨特的記憶標籤。

莞香的種植包括移植、折枝、斷根、截幹、開香門、育香、採香、理香、揀香、窨香、合香等 30 餘道工序,而重要的節點都暗合節氣。立春,莞香樹斷根的日子;雨水,莞香樹開花的日子;清明,香苗移植的日子; 小雪是採香、開香門和截乾的日子。

從香苗到香樹也至少要經過七八年的時間,莞香樹才能採香。第一次採香,稱作“開香門”,是從活樹上鑿取。採鑿的香結依質地分爲“白木香”、“鐮頭香”和“牙香”。凡初開香門的爲“白木香”,是莞香的最低等級;舊香口鑿出來的香結叫“鐮頭香”,這種莞香較爲常見,木質花紋少,油脂低,價格比白木香高。

牙香,是品質最高的沉香,鑿自多年開採的老香樹,富有油質。香農精心地將其鑿成一條條馬牙形,如手指大小。

採割牙香前,需用水打溼結香部位,觀察香門的結香點和油脂線,判斷某一香門能不能採香、採多少、怎麼採,是爲辨香。原則是“寧採多不採少”,保證所採香結的完整性。鑿下香結後,爲防止香結水分流失,增加工藝難度,必須馬上進入下一道工序“理香”

東莞,好香

▲ 開香門之後,已經結出香脂的莞香樹創面以及制香工人正在理香。沉香樹在受到創傷以後,會不斷地分泌油脂


理香,即剔除白木與雜質,留下香結的過程。理香需要專用的工具,鋸刀、剷刀、大小鉤絲刀等。理香人依據不同木質和紋理,選用不同理香工具和理香方法。先用刀“打木胚,去除香結表層大量的白木和腐木,修出莞香雛形。然後用剷刀去除剩餘的貼近香脂的白木。再用大小鉤絲刀一點一點鉤去摻雜在香結之間的白木後,得到形狀各異的上好莞香。


東莞,好香

▲ 風物之旅現場來自@植物人史軍的走心觀察,沉香形成的過程複雜而緩慢,一塊上好沉香動輒需要幾十年甚至


鉤剷下來的白木屑,因其與沉香互爲表裏,亦帶有香氣,稱爲沉香屑。沉香屑的主要用途,可以磨成香粉,製成線香或粉香之用。

一刀一刀的鉤鏟,看上去既像在雕刻又像在清理化石。此時的沉香塊,不含任何雜質,其形狀千變成化,如山水、如植物、如飛禽走獸、如各式人等,惟妙惟肖。此等沉香塊,配以紅木座架,除香料價值之外,又多了一層美學意義。

東莞,好香

▲ 莞香的非遺傳承人黃歐在年幼時就與莞香結下了不解之緣。圖 / 學文映像


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桂海虞志》中提到理香的不易:“香如蝟皮、笠篷及漁蓑狀,蓋修治時雕鏤費工,去木留香,棘刺森然”。


03

這份味道,上千年而不絕


逢年過節的時候,當地人都會買一些香塊放在香爐裏,莞香塊不起明火,慢慢燃燒變黑炭化,燻出的嫋嫋白煙香氣四溢


寒溪河,又名寒溪水,全長 59 公里,自南向北匯入東江。在古代,一直是丘陵起伏的東莞中部鄉村的重要交通航道。兩岸尚存的青石壘築的碼頭,還能依稀遙想昔日水運的繁忙。

竂步就位於寒溪河中游的西南岸邊。明代時,從碼頭自北向南衍生出縱橫交錯的十三條商業街衢,鱗次櫛比商號林立,其中以牙香街的生意最爲興隆。

如今,牙香街仍處竂步舊圩中心,嶺南風格式的建築逶迤 500 餘米。麻石條鋪砌的街道曲折靜幽,花木蔥蘢。兩旁隔路相望的鋪面,跟數百年前一樣,不時飄散出馥郁的香氣,彷彿時光未曾走遠。


東莞,好香

▲ 2012年9月,復原重建後的寮步鎮牙香街開門迎客,仍然和數百年前一 樣,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攝影


今天的寮步鎮也因此被稱爲香市,是沉香交易、收藏、運輸的集散地,每年臘月前後,四方香農將鑿出的沉香拿來出售。外地的商人、香販、藏家雲集寮步鎮,採購沉香,再沿寒溪江而下,進入東江,販賣至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地。

關於沉香,儘管各人收藏的角度不一樣,但聞香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其程序是:一聞其味,二驗其脂,三看其型,四觀其色。宋明之時,每逢農曆一、四、七趕集的日子,整條牙香街擠滿了賣莞香的香農。邊大嶺山、清溪、博羅連同竂步本地的香農,將分級窨好的莞香挑至牙香街,在隨身帶來的香爐裏點燃香木,以此來吸引顧客。繚繞香菸中,達官貴人、名士淑女、商賈販夫自會慕香而來、聞香而至。

“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這段話是張愛玲成名作《第一香爐》的開頭。中國人何時開始發現並使用沉香,已無法確切知曉,但它的確曾風靡一時,是富足的士紳和風雅的文人喜歡享用的。


- END -


東莞,好香

6.13-6.17想隨時瞭解“風物之旅”的相關內容請關注風物君的微博、微頭條、抖音b


編輯丨袁千禧

文丨龐勉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風物中國志·東莞》(即將上市)


東莞,好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