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一代梟雄,兵力戰船佔優卻要模仿曹操,最後葬身於鄱陽湖

1363年7月19日,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了一場大戰。朱元璋的部隊一上來便不由分說地對敵人開火放炮,在鄱陽湖上掀起層層巨浪。由於陳友諒的舟船多體型巨大,朱元璋的大炮瞄起來非常容易,不一會兒,陳友諒的數艘戰船便被擊中,燃起了大火。鄱陽湖的水被熊熊火光映紅,陳友諒被打了個猝不及防,他的士兵被一批批地轟擊入水,沒過多久,就損失了上千將士。

朱元璋眼見自己佔了上風,非常高興,又藉着水面急 風,接連燒燬陳友諒20多艘戰船。陳友諒焦躁不已,要人重點進攻徐達所在的戰船,可這一計劃卻被朱元璋察覺,進攻徐達的戰船被紛紛擊退。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又率船攻打朱元璋所在的戰船,遭到朱元璋軍的奮勇抵抗,久攻不成,張定邊自己反倒被流箭擊中,負了重傷。

7月21日,雙方直打到黃昏也沒分出勝負,只好鳴金收兵,來日再戰。第二天一早,朱元璋在安排陣勢時,遠遠地就看到了陳友諒那排列整齊的戰船,十分驚詫。陳友諒的戰船本來就大,單單將一艘船拿出來,就能夠讓朱元璋的水軍倒吸一口涼氣。現在,陳友諒又將成百上千的船連在一起,擺在朱元璋面前,就像在朱元璋的大軍前面放了一座"船山",一座偌大的"水上城堡"。如果朱元璋再像前一天那樣,採取"接近敵船,發起進攻"的戰術,就只會被陳友諒的"船山"壓垮。因爲朱元璋的戰船多是一些小舳板,就算一艘接一艘地撞在"船山"上,都不會給"船山"帶來多大損失。

此人本是一代梟雄,兵力戰船佔優卻要模仿曹操,最後葬身於鄱陽湖

22日的水戰,陳有諒在一開始便把握主動,朱元璋的小舳板船隊只能茫然地應對大如怪獸的敵人。朱元璋懷着焦急的心情帶着諸將登上康郎山,思考着攻打陳友諒的辦法。突然他想到了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

於是,朱元璋改變了作戰方法,號令所有戰船都裝滿火器弓弩,然後向陳友諒的"船山"發動火攻。遺憾的是,7月的鄱陽湖風平浪靜,沒有風助火勢,朱元璋的火攻並未給陳友諒帶來多大傷害。不僅如此,由於開戰之後,朱、陳的船隻相距較近,在縱火燒陳友諒的戰船時,朱元璋的戰船也不可避免地着起了大火。這天,天快黑的時候,陳友諒的"船山"狠狠地壓制住朱元璋的大軍,常遇春、俞通海的船隊都被打得七零八落,朱元璋還險些被陳友諒抓去當了俘虜。

朱元璋在諸將的保護下,逃上了康郎山。山下則是陳友諒密密麻麻的大軍,他們都已經殺紅了眼,呼號着要帶着朱元璋的腦袋去邀功。

朱元璋再次出現在戰船下的時候,依舊威風凜凜。倒是陳友諒看着不屈不撓的朱元璋竟有些發懵。

此人本是一代梟雄,兵力戰船佔優卻要模仿曹操,最後葬身於鄱陽湖

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見朱元璋土氣依舊,便向陳友諒請命,要去殺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他堅信,常遇春一死,朱元璋就會軍心大亂。陳友諒同意了,撥給了他500艘快船。

陳友仁率領500艘船,不可一世地向常遇春開去。常遇春倒也不慌不忙,馬上命令自家船隊分開,從不同|方向對陳友仁進行還擊。考慮到陳友諒軍的大船前不久剛剛遭受火攻,對火攻存在心理陰影,常遇春又用硫磺、火藥填滿數只小船,然後又讓數十名士兵架着這些火船迅速駛向陳友仁的船隊。

陳友仁在進攻常遇春時,採取的是和他哥哥一樣的戰術——將所有船都用鐵索連在一起,但他的運氣卻不如哥哥好。他信心十足地駕駛龐大的船隊壓向常遇春,卻不料在半途中擱了淺,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常遇春的火船朝自己撞來,想躲,四周卻是茫茫湖水,想攻,船隊又不聽使喚。他絕望地發現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待在湖中央,做常遇春的靶子。

此人本是一代梟雄,兵力戰船佔優卻要模仿曹操,最後葬身於鄱陽湖

常遇春的火船隊很快就開到了陳友仁的面前,陳友仁下令對火船射箭,想射死駕船的士兵,可箭大多射到了船上的稻草中。火船隊上的士兵點燃了船裏的硫磺,這些小船就在陳友仁的"船山"腳下爆炸,將偌大的"船山"變成了一片"火山"。災難來得太突然了,陳友仁來不及做任何防備,渾身上下便燃起了大火,最後,竟被活活燒死。

陳友諒得知弟弟的死訊,再加上一下子損失了數百艘戰船,不得不轉攻爲守,只守不出。

士氣驟降,陳友諒懷疑自己是否能在鄱陽湖和朱元璋打一場持久戰。陳友諒打算從朱元璋的陣勢中新出一道口子,殺回武昌,先休整軍隊,再和朱元璋一較高下。

朱元璋下令一路追擊。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陳友諒都打得非常辛苦,陳友諒的親信們自忖跟隨他不免前途渺茫,便萌生了叛陳投朱之心,不少大將都偷偷摸摸地歸降了朱元璋。

此人本是一代梟雄,兵力戰船佔優卻要模仿曹操,最後葬身於鄱陽湖

陳友諒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他變得焦躁不安,竟然用虐殺戰俘的方式來安慰自己。而朱元璋在得知陳友諒對戰俘大開殺戒後,則故意釋放了自己營中的戰俘,並對受傷戰俘予以厚待。沒有士兵不厭倦戰爭,陳友諒的士兵見朱元璋仁厚而陳友諒殘暴,都愈發覺得朱元璋更具備天下明 主的素質,他們爲陳友諒作戰的決心遠不如鄱陽湖大戰伊始那樣強烈。

陳友諒明白大勢已去,他收整殘兵爲撤退做準備。

由於朱元璋在出兵鄱陽湖前已經將他的幾條重要退路封死,無奈之下,陳友諒只能從鄱陽湖的南湖嘴經長江,返回武昌。而朱元璋偏又再次設下埋伏,陳友諒一行剛在湖口露面,就遭到了朱元璋的迎頭痛擊。陳友諒帶着一些親信,好不容易透到安徽宿松縣的江口,剛喘了口氣,就又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隊。朱元璋在劉基的幫助下,充分考慮了陳友諒可能選擇的各種逃亡路線,並早早地在一些關鍵地方設下埋伏。朱元璋非常清楚,鄱陽湖之戰的目標是消滅陳友諒,所以,他的戰場絕不可以侷限在鄱陽湖一處。

陳友諒上天無路、遁地無門,慌亂中被朱元璋的弓箭手射中。箭從他的眼睛裏射入,直穿大腦,一下便要了他的性命。鄱陽湖水戰,因陳友諒的死正式結束。鄱陽湖一役後,偌大的中國已經沒有誰有實力和朱元璋競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