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徒報》網站2月1日文章】題:走向戰略不穩定(作者印度尼赫魯大學研究裁軍問題的教師哈皮蒙·雅各布)

    2018年末,印度政府決定成立3個新機構——國防網絡局、國防航天局和特種作戰師,以應對新時期國家安全挑戰。雖然這的確是朝着正確方向邁出的有意義的一步,但也應該注意到,成立這3個機構與納雷什·錢德拉工作組和參謀長委員會給出的關鍵建議相去甚遠。這兩個機構都建議分別成立3個聯合司令部,以處理印度國家安全在網絡、太空和特種作戰領域面臨的新挑戰。

    這種對我國國家安全面臨的重大“未來”挑戰所作的乏善可陳的反應,反映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印度是否總體上爲新時期戰爭做好了充分準備?

    目前世界各地軍事思想的重點越來越從傳統的重型軍事硬件,轉向高技術創新,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衛星干擾機、超音速打擊技術、先進網絡能力以及微波拒止和高能激光等。鑑於這些系統所帶來前所未有的能力,對發展合適的指揮和控制能力以及適應和調節這些系統的理論概念的重視也提高了。

    鑑於這些技術具有顛覆性特點,它們的出現可能深刻影響我們所認識的戰略穩定。

    我們沒有充分了解這些技術可能產生的影響。對這些技術最大的擔憂是,它們有可能增加故意和非故意使用核武器的風險。這種情況或許不大可能發生,但並非沒有可能發生。

    關於對一國指揮和控制系統實施意外打擊、或使用新技術解決方案對戰略武器庫實施導致癱瘓的打擊的擔憂,未來可能佔據大國的戰略思維,由此會進一步加劇猜疑、造成不穩定。因此,不能也不應排除新興軍事技術促使無意間局勢升級和衝突發生的可能性。

    不過,鑑於鄰近地區積極開發先進傳感能力,有必要問一問印度的海軍平臺有多大的生存能力。它是否做好充分準備面對新時期戰爭?與這些技術發展相關的緊迫性是否被新德里的那些安全事務規劃者理解到?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必須重新評估政府建立那3個機構來應對網絡和太空挑戰的決定。政府最終決定建立這些機構(儘管這些機構尚未成立),顯然這是政府做出的及時努力。遺憾的是,這些機構的權限以及它們在印度防務規劃先後順序中的地位將被削弱,這與先前所設想的不同。而且,報道顯示,太空司令部將由空軍領導,陸軍將領導特種作戰司令部,海軍將負責網絡司令部。如果情況真是如此,那麼它們在三軍協同配合方面的有效性將大大低於預期。鑑於印度的高層防務決策依然由文職人員把持(儘管最近試圖糾正這種狀況),這些機構的有效性將很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