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稱“曹操”的起義首領羅汝纔是何許人也,爲什麼李自成要殺了他?

作者:復旦大學歷史系研究生李晨

農民起義似乎是每個專制王朝末期無法逃避的魔咒,農民起義戰爭其規模與反抗程度也遠遠超過了同時期歐洲的農民戰爭,歐洲的農民起義一方面有着宗教意味在裏面,另一方面他們很少舉起反抗王權的大旗,而是反對封建貴族的壓榨,反觀我國的農民起義戰爭,則更爲徹底。從中國首支反抗專制王朝統治的陳勝吳廣起義舉起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大旗,發出了農民起義的歷史性怒吼,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我國曆代農民起義的原因,其實大致都有相似之處。例如清華大學秦暉教授就對此進行了簡單總結例如:權力濫用,橫徵暴斂;經濟壟斷;戶口控制;吏治腐敗,巧取豪奪;天災外患等等。

羅汝才

而明末農民起義戰爭則符合上述原因中的大多數,明末吏治已大不如前,明初朱元璋勵精圖治嚴懲腐敗,但沒想到自己親手打下的江山最終也會因子孫不肖、官吏昏聵而葬送了萬里江山。此外東北邊陲後金政權迅速崛起也成爲晚明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明朝自朱棣“奪國”成功後就開始“天子守邊”政策,面對着漠北強悍的蒙古大軍,大明巧妙運用以“東夷制北虜”,但隨着滿洲人的迅速崛起,東夷不僅制衡了北虜,而且開始對大名的萬里江山蠢蠢欲動。這樣晚明爲守住邊疆,開始加派餉銀,加之土地兼併嚴重,農民造反揭竿而起,朝廷無奈繼續加派餉銀來支持鎮壓農民起義軍,這樣就形成一種越起義越加派餉銀的死循環。

在這支起義軍中有一個被稱爲“曹操”的起義首領,他曾與李自成、張獻忠等人起名,而且在起義軍的各支隊伍中威望也很高。“曹操”這一諢號來自於一句童謠“鄭臺復鄭臺,曹操今再來。”當然“曹操”這一稱號也反映出此人狡詐多謀的一面。

羅汝才

羅汝才曾經詐降於洪承疇後來1639年又重新舉起反明大旗追隨張獻忠川、粵、豫等地。1641年,羅汝才又投奔闖王李自成,稱爲“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羅汝纔有調兵遣將之能,也有禦敵制勝之力,但是由於羅汝才復降復叛,而且不聽號令,在各路起義軍種屬於半獨立狀態,自然引起了李自成的不悅與猜忌。李自成以“私通明將左良玉”爲藉口,將其殺害。

李自成

李自成殺害羅汝才的另一原因也是由於李自成覬覦羅汝才手下的三四十萬大軍,羅汝才一死,手下數萬大軍自然聽從李自成的號令,這樣也可以迅速壯大其實力。爲進軍京城做好準備。由於羅汝才的政治理想與李自成、張獻忠的“獨志而亡天下”不同,曾被認爲是“起義軍內部的地主階級代理人”,但隨着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對於羅汝才的研究還遠遠不夠,羅汝才其本身是當時起義軍中核心人物,不僅因爲其加入反明的隊伍早,也在於其威信頗高,是各路起義軍中“萬金油”一樣的人物,但他依然能甘願追隨張獻忠、李自成,當然這種“功高蓋主”的實力或許也是引來殺身之禍的原因之一吧。

參考文獻:

1) 劉德鴻:李自成殺羅汝才,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1.

2) 田培棟; 彭雲鶴:要正確評價羅汝才 ,北京師院學報.1978.

3) 陳巧:試論明末農民軍的鄉族關係,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

.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