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迅速增長,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近年來,商業銀行發展對公業務承壓,幾乎同時,互聯網金融的快速佈局也對銀行造成了衝擊,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紛紛轉型零售,零售貸款的主要構成爲個人按揭貸款和消費貸款,樓市調控政策的升級,個人房貸佔新增貸款比例受限,銀行不得不尋求新的零售信貸投放渠道,於是,發展消費金融成爲大勢所趨。除此之外,零售業務基礎良好的三家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青島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在2017年的增速分別爲:60.51%、45.04%、66.7%,增速在去年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分別達到了80.65%、91.22%和119.1%。


中國消費型經濟的迅速崛起正引領消費金融業務發展進入快車道,銀行作爲傳統消費金融的提供者自然也不甘示弱,積極搶灘消金市場。

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統計了32家A股上市銀行和兩家H股上市銀行的消費金融數據,發現不同類型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發展形態各異:4家國有大行個人消費貸款增長速度明顯放緩、8家已上市全國性股份行分異明顯、而多家城商行的消費貸款業務則有異軍突起之勢。

四大行去年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共計增0.68%

首先來看四家國有大行,整體而言,國有大行的個人消費貸款增長明顯放緩。除了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未公佈相關數據以外,去年年末四家國有大行的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總額爲8478.4億元,較上年同期僅增長了0.68%。而回到2017年,這一增速爲同比增長了31.8%。

2018年,四大行中只有“宇宙行”工商銀行一家的個人消費貸款規模較上年有所收縮,同比下降了20.18%至2041.62億元。增長較快的則是農業銀行,該行去年個人消費貸款增量居四大行首位,增加了204.84億元,同比增長了14.9%。農業銀行表示,個人消費貸款增長較快,主要是由於該行積極推動零售轉型,“網捷貸”等中短期線上消費貸款增長較快。

建設銀行2017年的個人消費貸款增長速度一度高達156.74%,但這一增速卻在去年驟降至9.07%。《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或與“建行快貸”的個人自助貸款餘額增量放緩有關,建設銀行將2017年個人消費貸款的猛增解釋爲“建行快貸的快速發展”,2017年“快貸”電子渠道個人自助貸款餘額爲1563.39億元,新增了1274.64億元,但在2018年,“快貸”電子渠道個人自助貸款餘額僅增加了335.95億元。

去年已上市的全國性股份行個人消費貸款增速分化較爲明顯,在8家已上市的股份行中,興業銀行未披露相關數據。光大銀行去年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猛增246.8%,突破千億規模,達到1254.25億元。而在7家已披露相關數據的股份行中,個人消費信貸規模最大的是民生銀行,在去年末達到了4177.07億元,但卻比2017年末下降了180.45億元,同比降幅爲4.14%。浦發銀行去年個人消費貸款增速在7家股份行中位居第二,同比增長了67.66%至2203.66億元。華夏銀行去年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同比增長了20.9%。

三家城商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突破千億大關

相較於國有大行個人消費貸款增速整體放緩和全國性股份行增速的差異分化,近年來,某些上市城商行在個人消費貸款的突飛猛進更加引人注目。記者注意到,去年末,三家位於“江浙滬包郵區”的上市城商行的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突破了千億大關,他們分別是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和寧波銀行,截至2018年末,這三家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分別爲1575億元、1056億元和1149.75億元。其中,上海銀行和江蘇銀行不僅體量大,而且增速也快,增幅分別達到了127.39%、80.65%,寧波銀行的增幅也達到了31.7%。

另一家總部位於江蘇省的城商行——南京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體量雖然不及前幾家,但是增速也十分亮眼,達到了91.22%。另外,兩家剛登陸A股不久的城商行——西安銀行和青島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增速分別達到了156.09%和119.1%。

記者羅列了七家城商行近兩年來個人消費貸款增長的數據,發現其大部分增勢都相當迅猛,而到了2018年仍有加速的趨勢。其中,天津銀行2017年的個人消費貸款增長率爲負,但是到了2018年,增速達到了驚人的785.9%。天津銀行表示,個人消費貸款的突飛猛進主要是由於該行在2018年調整了資產結構。

除此之外,零售業務基礎良好的三家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青島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在2017年的增速分別爲:60.51%、45.04%、66.7%,增速在去年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分別達到了80.65%、91.22%和119.1%。

隨着個人消費貸款的迅猛增長,其在個人貸款中的佔比也有所提升,比如,西安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在個人貸款中的佔比由2017年的31%上升至2018年的44.97%;上海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比例超越住房按揭貸款,從2017年末的39.79%提升至56.89%。

對於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迅速增長,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近年來,商業銀行發展對公業務承壓,幾乎同時,互聯網金融的快速佈局也對銀行造成了衝擊,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紛紛轉型零售,零售貸款的主要構成爲個人按揭貸款和消費貸款,樓市調控政策的升級,個人房貸佔新增貸款比例受限,銀行不得不尋求新的零售信貸投放渠道,於是,發展消費金融成爲大勢所趨。”

七家城商行個貸利息收入共計452.8億元

實際上,個人消費貸款的突飛猛進也給上市城商行帶來了頗豐的收益,大多數銀行雖然未公佈具體的個人消費貸款利息收入,但是我們可以從個人貸款的利息收入中窺見一斑。去年,天津銀行、上海銀行等7家銀行的個貸利息收入總和爲452.8億元,同比增長65.88%。其中,天津銀行的個人貸款利息收入爲33.19億,同比增幅爲121.57%,增速位列7家銀行之首。

上海銀行從個人貸款中所獲得的利息收入則是七家銀行中最多的,達到了138.31億元,同比增長101.69%。上海銀行也在年報中披露了該行去年的個人貸款的平均利率爲6.52%,相較於2017年提高了1.19個百分點,高於該行對公貸款和票據貼現的平均利率。

在具體的盈利能力指標上,除了江蘇銀行和青島銀行以外,其他五家銀行的淨息差和淨利差都是雙雙走高的。寧波銀行表示,該行淨息差和淨利差的走高主要原因是該行客戶貸款佔生息資產的比重持續提升,資產結構持續優化;其次是因爲該行的個人貸款佔貸款總額的比重逐年上升。

在資產質量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七家銀行的個人貸款不良率均低於銀行整體的不良貸款率。天津銀行解釋稱:“該行個人貸款的不良貸款率下降,主要是由於個人貸款業務增長較快。”

這7家銀行中,只有天津銀行、上海銀行、青島銀行在去年年報中披露了個人消費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可以看到的是,這三家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均低於個人不良貸款率,屬於個人貸款各個類別中資產質量較爲優質的一類。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天津銀行、寧波銀行、青島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較2017年年末都是走低的,天津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相較於2017年年末大幅下降了1.06個百分點。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張卓青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