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处在战火四起的年代,如果你想建功立业,只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要么你如同张飞一样,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或者如同诸葛亮一样,拥有出谋划策神机妙算之智,再或者文武双全,如此定能成为功盖千秋的人物。

但是与张飞诸葛亮同为三国时期的另一人,无勇无谋,却身居要职。

他就是刘琰,字威硕,此人长相倒也是一表人才,但说起能力,他既没有征战沙场的勇气,也没有出谋划策的头脑,他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懂得如何讨好刘备,而刘备也正好喜欢他拍马屁。

之后刘琰就一直跟随刘备,而且刘备也似乎有点离不开他,他已经习惯了刘琰在耳边的赞美。后来刘备夺取了益州,竟然让没有立下战功的刘琰做固陵郡的太守,可见刘备对刘琰的垂爱。

刘备去世以后,刘禅继位,因为刘琰是刘备生前的重臣,而初登皇位的刘禅又什么都不懂,对于父亲一辈的官员自然厚爱有加,刘琰因此又被加官晋爵,一无是处的刘琰受到如此丰厚的待遇对其他人而言真是不公平,可谁让刘琰有一张巧嘴呢。

加官晋爵的刘琰变得愈加富有,后来,他又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凭借一张嘴,就让自己变得有钱有势,还有美人相伴左右,真的是羡煞旁人。

后来朝中的重臣李严引起了诸葛亮的不满,诸葛亮认为李严干扰北伐,便以此罪上报给刘禅,而刘琰就跟随诸葛亮的想法附和,结果李严被撤下。刘琰因此在朝中更加位高权重。这也让他变得有点忘乎所以。

有一次刘琰和魏延发生了争执,自认为位高权重的刘琰对魏延说三道四,之后魏延将此事传达给诸葛亮,诸葛亮得知以后迁怒于刘琰,刘琰这下才明白,刘备已去,自己已经没有人再可以依靠,而诸葛亮统领大军,拥有绝对的权力,自己跟他作对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于是一向懂得见人行事的刘琰,主动向诸葛亮赔罪,如此却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心想刘琰坐拥如此高的官职,而此人却没有什么作用,于是便将刘琰调离了前线。而不敢与诸葛亮作对的刘琰,只能甘愿听从诸葛亮的吩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