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鵝嶺公園前身爲禮園,也稱宜園,系清末重慶商會首屆會長富商李耀庭的別墅。清末宣統年間(公元1909-1911年),雲南昭通府恩安縣鹽商李耀庭、四川通省勸業道重慶府勸業員李龢陽父子羨鵝嶺之奇美,而在30餘畝土地上耗銀10萬兩營造園林,名其曰“宜園”,辛亥革命後改名“禮園”。

這是重慶最早的私家園林。“抗戰”時期,蔣介石夫婦在園中"飛閣"居住半年;英國大使卡爾也在“飛閣”居住達五年;澳大利亞大使館曾設於園中。

今生

當我們第一次推開大門時,一股黴味撲面而來,映入眼前的是,滿屋狼藉,裏面橫七豎八的躺着一些椅子及展架,有光的地方蜘蛛網連成一片,木作玻璃窗破敗不堪,千瘡百孔,沒有一面完整的牆面,牆面地面佈滿了灰塵,根本無從下腳。據說這幾十年來,這裏一直變換着他的功能,最後20年一直淪爲賣假冒旅遊產品的地方,而後生意不好,被迫撤場,現空置了幾年,無人問津。

這飛閣,原本是蔣介石與宋美齡最愛居住的地方之一,而如今……..我靜立其中,眼前好似浮現當時的情景,而今見此破敗,好生痛惜。

我一直認爲,作爲一名設計師,面對這樣的人文建築,不能去真存僞,應心懷敬畏,才知其責任,這樣的空間,唯有守護與傳承,用前人的匠人精神,留住原有的痕跡,才能留得住時間,讓後來人知過往,明事理,淨其心靈,這可能纔是他存在的意義。

或許設計與裝飾,在他面前都顯得是多餘的。

於是,我們小心翼翼,排危加固,清除不必要的表皮,成了我們首要考慮的工作方式,我們希望通過剝離後幾十年的裝飾,露出他原有真容,或許這纔是他對當下的價值。

而如何思考設計,也變得單純與本真起來,對於他的新生,必向歷史致敬。

逐漸的,包漿的水磨石地面,原木地板,肌理的牆面,露出了他當年的痕跡,暗紅柱子換髮出他該有的力量。當一切整理完畢,空間的組成煥發出豐富多趣,與外圍環境有機融合,時間與自然,已經成爲了最好的設計師。

而我們,好似什麼也沒有做,唯一做過的設計,就是打掃了一次清潔。

平面圖

項目名稱:飛閣1939

設計範圍:建築改建及室內設計

項目地點:重慶鵝嶺公園

項目面積:450平米

設計機構 :設計百倉

設計師

李波

重慶設計百倉 創建人

重慶北倉文創街區 創建人

李波先後畢業於重慶大學藝術設計及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碩士課程,並獲得米蘭理工大學的設計管理碩士學歷,以及在高校任職6年的設計專業教師經歷,是一系列的文創項目的創建人之一及主持設計者。如:重慶北倉文創街區,重慶二廠文創公園,美麗鄉村虎峯山界外美術館民宿,北京慕田峪長城腳下的HI MAMA親子民宿,上海後灘的房車營地,西雙版納的祕境客棧,民國中央銀行印鈔廠辦公樓,重慶鵝嶺1939飛閣會,重慶大九街區總策劃等等。

李波先生始終堅持人文自然主義情懷,一直致力於研究城市,社區,建築,空間與人的生活關係。提出“共享空間”“人文自然主義”的實踐行爲,用文化創意設計改變城市,鄉村建築的潛在價值,使生活更美好。

微信編輯:xmy

美術編輯:ya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