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唐朝是中國最偉大的朝代之一,它包羅萬象,恩澤四海,威名遠揚。可你知道嗎,它極盛時期的疆域大約爲1237萬平方公里,西北地區曾一度到達了裏海地區。現今中亞五國共計4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在那時候都屬於唐朝。

中亞五國在那時歸唐朝的安西都護府管轄。公元640年,侯君集平高昌,同年9月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公元648年,唐將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因爲安西都護府治所治所經常在龜茲、疏勒、于闐、碎葉這四個地方更換,所以這時的安西都護府又叫安西四鎮。

中國爆發一場內戰,讓西北防線被迫後退,損失領土400萬平方公里

公元657-663年,李治遣名將蘇定方在碎葉水平定阿史那賀魯的反叛,從而平定了西突厥,並將安西都護府升格爲安西大都護府,管轄範圍擴大了好多。後來李治改變李世民時只重軍事而輕行政管理的做法,在突厥故地分設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西境直抵波斯(現伊朗北部),都隸屬於安西大都護府,歸唐朝直接管轄。

濛池都護府領五弩失畢部落,治所在碎葉,下轄十一都督府,轄境在今中亞楚河以西—鹹海—裏海以東。昆陵都護府領左廂五咄陸部,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下轄二十三個都督府,轄境在今中亞楚河以東—巴爾喀什湖周圍—新疆大部分。

公元660年,位於蔥嶺以西的西突厥都曼部降唐,唐廷派人去該部巡查,設駐軍。公元661年,唐廷又派遣吐火羅道置州縣使王名巡視蔥嶺以西,在於闐以西、波斯以東十六國,設置十六都督州府,統轄八十個州,一百一十個縣,一百二十六個軍府,並在吐火羅立碑記述此事。

中國爆發一場內戰,讓西北防線被迫後退,損失領土400萬平方公里

此時,安西大都護府的管轄地包括安西四鎮、濛池、昆陵都護府(西突厥故地)、昭武九姓、吐火羅乃至波斯都督府,大體相當於今日新疆與中亞五國、阿富汗,伊朗東北部的總和,與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接壤(白衣大食)。

李治去世後,唐朝因爲繼承人的問題而內訌,導致安西大都護府的區域一度萎縮,但仍對此地區仍保持着絕對的影響力。702年,武則天將原來天山北路、熱海以西的西突厥故地單設爲北庭都護府,但仍歸安西大都護府管轄。

中國爆發一場內戰,讓西北防線被迫後退,損失領土400萬平方公里

李隆基繼位後的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終創開元盛世,又一次將唐朝安西大都護府的管轄區域擴大到了他爺爺李治時期,並將通過冊封昭武九姓與協助突騎施的方式,來加強唐朝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如果說李治只是單純的將政治,軍事伸到了中亞地區,那麼李隆基就是把政治,軍事連同文化一起帶到了中亞。那時的中亞地區,遍地都是唐風,盛行佛教。

然而這一切,都隨着一場內亂而告終。公元755年,唐朝內部爆發了由安祿山,史思明帶領的安史之亂。安西大都護府的軍隊悉數奉命內調平反,只留下少數兵員防守。隨着吐蕃和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不斷攻打安西大都護府,唐廷在中亞、西域等西北地區構建的軍事防禦體系,慢慢崩潰。

中國爆發一場內戰,讓西北防線被迫後退,損失領土400萬平方公里

公元790年,吐蕃攻佔北庭,唐朝與安西失去聯絡,不知安西存亡,同年安西四鎮的于闐陷落。自此,安西大都護府蕩然無存,唐朝從此也失去了對中亞五國400萬平方公里領土的控制。當中央政權再次將勢力深入西域時,已經是900年後的清朝了。(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