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弘扬农耕文化,拓展农业多功能,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共建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要在弘扬农耕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推动乡村振兴乡纵深发展。在现代文明社会,各具特色的地地道道的民族风俗、传统的民间艺术、富有特色的各地特产、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使广大游客品味了古老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让“后来者”亲身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深刻说明了农村发生了与时俱进、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首最动人的诗歌,一部农耕文化的文明史和多彩生活画卷,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必将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茫。

插秧比拼、抓稻田鱼、田间拔河等,弘扬农耕民俗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6月16日,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竹子寨,村民在稻田里参加拔河比赛。当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四届农耕民俗文化节在该村举行,各族群众参加了插秧比拼、抓稻田鱼、田间拔河等多种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新湖南新闻客户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在历史的演变和岁月的更替中,传统悠久的农耕民俗文化活动不但没有随着时光消逝,相反却在韶华中积淀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承载着当地住民的政治、经济、文化脉络,在悠悠岁月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我们知道,农耕民俗文化产生于乡土乡村,它与农民和土地紧密相连。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既不完全受王朝更替的影响,也不全部因时尚文化而改变。这就是农耕文化的生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抗御文化进程中的都市文化和时尚文化的冲击与同化,保持自己的特色,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延续传承,深深植根于乡村生活的土壤之中。古老的农耕民俗文化以及传统的各类文化一定要有传承。文化、文明、精神对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现代文明社会,各具特色的地地道道的民族风俗、传统的民间艺术、富有特色的各地特产、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使广大游客品味了古老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让“后来者”亲身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深刻说明了农村发生了与时俱进、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首最动人的诗歌,一部农耕文化的文明史和多彩生活画卷,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必将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茫!

农耕民俗文化是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长期以来,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创造的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丰富博大的农耕文化,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它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要实现农耕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各级党政和相关部门加强支持、宣传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源向传承农耕民俗文化产业投入。举办农耕民俗文化节是展现地方特色产业、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是弘扬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社会繁荣的重要举措,应不断地向深层次推进。

弘扬农耕民俗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弘扬农耕文化,拓展农业多功能,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共建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要在弘扬农耕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推动乡村振兴乡纵深发展。

笑铀

2019,06,17.

作者自白

笑铀,真名游德福,1958年生,1983年从武汉军区高炮644团复员后任乡文化站站长35年,其间还担任党政办主任等职,2018年7月退休归隐田园,码字不辍,以“乡土作者”自诩。2005年被《赣南日报》评为“关心热爱新闻事业的十佳作者”;2016年被《客家摇篮》聘为“特约主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