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跳、鲤拐子上水、小虾戏老龙、龙头抢云珠:舞龙搞灯闹新春

己亥猪年,地处赣县区北部山区的石芫乡,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呈现出一派欢歌乐舞闹新春的喜人景象。

2月11日上午,该乡石芫村阳春脑的龙灯队在走村串户舞龙灯。他们用小电珠代替燃蜡烛,不放鞭炮,用一个个激越掠动的舞龙节目如“鲤拐子上水”、“小虾戏老龙”、“龙头抢云珠”等博得村民们的叫好声。

石芫民间花灯是优秀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并有小戏曲的美称。花灯具有跳跃美、舞蹈美、打击乐美和唢呐吹奏美的特点,是广大群众过年正月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也是优秀的客家民间艺术。相传北宋年间,每逢正月十五,大街小巷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人们载歌载舞欢度佳节。有五六人为一组,敲锣打鼓,有说有唱,走街串户,为群众表演。说段笑话,唱个小曲,道声祝福,图个吉利,主家封个红包,久之成俗,便为花灯之始。过去的客家住户,不管贫穷与否,都乐意“接灯”。这主要是,灯班来到家中,舞花灯、说吉祥话,热闹非凡,同时这也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原本每村每个姓氏屋场都有的“灯班”冷寂下来了。这个以“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山乡,每年过年的时候,外出务工回来的人们大都是在过年前后的那些日子聚集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昏天黑地玩一阵之后就又检点行当出门,年复一年过着这种提不起精气神的日子,很多人都回味着过去过年之后舞灯的热闹日子。

村民老兰在走家串户中听到族亲们都在议论广教寺的岗背和沙洲村的罗中等地的鲤鱼灯搞的很热闹,表露出想要恢复兰姓鲤鱼灯的迫切愿望,他这个在修缮正家祠堂当过理事会负责人的血性汉子,马上召集族中宗亲,动员大家齐心协力把鲤鱼灯搞起来,得到了大家的相应,你一百他两百,很快就凑齐了织灯添器具的所需费用,把一组鲤鱼灯编织好了。玩龙头的老把式自告奋勇丢下电暖宝当起了舞灯教练,还有几个村民则负责锣鼓乐队的排练。真是人心齐、泰山移,鲤鱼灯搞起来了。

时下,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村人也在追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在追求着与乡土味乡愁的浓浓融洽。小小鲤鱼灯,舞热了山乡的人气,给人们带来了传统年俗文化的享受和传承!衷心祝愿:传统花灯乐山乡,广袤农村更兴旺。

笑铀

2019,02,11.

作者自白

笑铀,真名游德福,1958年生,1983年从武汉军区高炮644团复员后任乡文化站站长35年,其间还担任党政办主任等职,2018年7月退休归隐田园,码字不辍,以“乡土作者”自诩。2005年被《赣南日报》评为“关心热爱新闻事业的十佳作者”;2016年被《客家摇篮》聘为“特约主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