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四年正月初三,89歲的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命和珅給乾隆守靈,不得擅自離開(實際上就是軟禁);初四,撤銷了和珅的一切職務;初八,正式拘捕並開始審訊;十五,公佈其二十大罪狀;十八,頒佈賜死詔書,和大人歸天。

一個朝廷一品大員,從被捕到被殺,只有短短半個月,是不是倉促了些。嘉慶事情可能還都沒搞清楚,就忙不迭地送他去給先帝繼續服務了。並且,在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封建社會,嘉慶的做法也有點出格,乾隆屍骨未寒,就先把他最信任的人從快從重給宰了。此中必有蹊蹺。那麼,嘉慶到底爲啥猴急呢?

和珅跌倒,嘉慶未必喫飽

相比和珅的快速死亡,抄他的家,足足花了四個多月。民間有說法:和珅跌倒,嘉慶喫飽。隱含的意思就是,嘉慶帝覬覦人家和珅的家財,要充公入庫,補貼國家。和珅是個大貪官,嘉慶辦他是在打老虎,大快人心事啊。

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那嘉慶爲啥急不可耐地要殺和珅呢?

我們得看看乾隆後期的朝堂格局。乾隆幹了60年皇帝,稍微謙讓了一下,說我爺爺只幹了60年,我不能超過他。怎麼辦呢,要不我退了吧,當太上皇。但是,權力對於專制的乾隆來說,那可是比命更重要的。於是,他退而不休,明確表示朝中的軍國大事、重要人事安排等等都要他做主,新登基的嘉慶,只是個聽喝的角色。

處死和珅五天後,嘉慶給大臣的奏摺批示裏自我剖析說: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實出於萬不得已。“內有乾隆,外有和珅”,這個格局裏,天下還有他嘉慶啥事啊。“芝蘭當道,不得不鋤”,和大人擋了別人的路,這個別人還是萬歲爺,他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